根据规范,全速(Full Speed)和低速(Low Speed)很好区分,因为在设备端有一个1.5k的上拉电阻,当设备插入hub或上电(固定线缆的USB设备)时,有上拉电阻的那根数据线就会被拉高,hub根据D+/D-上的电平判断所挂载的是全速设备还是低速设备。如下两图: 图1 全速USB设备的连接 图2 低速USB设备的连接 3 高速USB的识别...
图6 示波器截取的高速USB协商过程3 最后附上一张来自Don Anderson的USB System Architecture里的USB HS接口图:
在现有的USB Type-C数据在线实现双通道,使用USB 3.2主机连接USB 3.2存储设备,可以实现两条通道10Gb/s的传输速度,理论上也就是相当接近于20Gb/s。 USB 4:2019年9月3日发布 采用Thunderbolt 3协议规格,使Thunderbolt 3设备将能兼容于USB 4,现有3.2及2.0也向下兼容。速度方面加倍来到两条通道总共40Gb/s的传输速度。
理解全速(Full Speed)和高速(High Speed)的区别是理解USB2.0标准的关键。全速和高速都是USB2.0版本中定义的传输速率模式,但它们之间的差异显著。全速(Full Speed),也称为USB1.1,是USB的原始版本,传输速率仅为12Mbps。在设计时,这种较低的传输速率适用于那些需要简单、低功耗连接的设备,比...
我们知道USB2.0向下兼容USB1.x,即高速2.0的hub能支持所有的速度类型的设备,而USB1.x的hub不能支持高速设备(High Speed Device)。因此,如果高速设备挂到USB1.x的hub上,那该设备只能工作在全速模式下。不管是hub还是设备(device),对于速度的区分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后续的通信根本无法进行。
USB2.0是向下兼容USB1.X的,即USB2.0支持高速,全速,低速的USB设备 (HIGH-SPEED,FULL-SPEED,LOW-SPEED),而USB1.X不支持高速设备。 因此如果高速设备接在USB1.X的hub上,也只能工作在全速状态。 因此对速度的识别是很重要的,否则没办法以想要的速度通信。
USB全速/低速识别相当简单,因为USB1.x就一对数据线,在USB2.0不能像全速/低速那样仅依靠数据线上拉电阻位置就能识别USB第三种速度——高速。因此对于高速设备的识别就显得稍微复杂些。 高速设备初始是以一个全速设备的身份出现的,即和全速设备一样,D+线上有一个1.5k的上拉电阻。USB2.0的hub把它当作一个全速设备...
USB协议版本有:USB1.0、USB1.、USB2.0、USB3.0。 USB1.0和USB1.1只有低速模式(Low-SpeedMode)和全速模式(Full-Speed Mode),理论上最大传输速率分别为1.5Mbps和12Mbps。 USB2.0引入了传输速度更快的高速模式(High-Speed Mode),理论上最大传输速率为480Mbps。
USB 2.0的Full Speed模式被称为全速模式,High Speed模式被称为高速模式。全速模式就是之前的USB 1.1标准,只是被重新命名了而已,速度为12Mbps。高速模式的速度为480Mbps,是全速模式的40倍,相比于全速模式,高速模式下的传输协议更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