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古人书法这么好,“入古”跟“创新”,到底谁才是“正道”呢?其实董其昌早在500年前就告诉我们答案了,他早年也曾将重心放在形似与师法古人之上,甚至说出:“学书不从临古入,必堕恶道”这种话,把钟繇、王羲之、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黄庭坚等人的书法都临了个遍。但是后来董其昌发现一直执着于古...
因为篆刻是古典艺术,所以只有“入古”才能“出新”。初学者要先入古,学规矩,在规矩里浸淫日久,方有突破“创新”的可能。接下来说说“入古出新”的方法。“入古”的方法不必多说,能做的事情就是临摹古印,学习印论,练习书法,学习文字学,参观展览,增加文学修养,提高审美能力等,为什么要提高审美能力呢?...
所以从元代吾丘衍的“贵在古意”,到苏宣的“始于摹拟,终于变化”;从顾汝修“尚得亲见古人典型,神迹所寄,心画所传”的“神迹心画”说,到周应愿的“入古出新”说,实是印章创作思想的一大进步。这一发展过程,也正是文人掌握印章艺术发展命脉后“入古”而“出新”的过程。 明代篆刻艺术的“入古出新论”,正是...
实际上实临、意临、背临和创作都是检验书家“入古”程度的标尺,王铎曾有“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这样的标语伴其左右,就是通过临摹与创作之间的来回交换,来达到古为我所用。 在书法创作上,初步采用集字式创作。我们可以看到在王铎学书的初期,会有部分集字式的创作作品,实际上集字创作与意临、背临之间关系非常...
小楷的“入古”与“出新”—— 以王宠小楷为例 ■曹欣彤 钱泳在《书学》中说:“工书者不精小楷,不能称书家。”小楷是书家的一门基本功。从汉末三国以来,小楷在官方公文及科举考试中至关重要,其传承有序、代不乏人的发展特点,对当世及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中叶是小楷大放异彩的一个时期。吴...
首先,曾熙在书法艺术上“入古”的毅力和“出新”的魄力值得当代人敬畏和深思。这种“入古”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入古”之方向。在曾熙在碑学风气笼罩且每况愈下的时代背景下,对“循古”和“入古”有着准确的定位,他直接以三代两汉篆隶为源头,对当时碑学书法特崇北碑的风气进行批评和修正,体现了独到眼光。进...
前人经典之所以能流芳百世,有所因,有所理,有所据,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其彰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二王”书法经典能在千百年后,依然被反复诠释、发掘,定有其无限的魅力,在不同的时代定能赋予新的内容和意义。“出新”必须依附在“入古”的基础之上,并需要极大的才情和智慧来支撑。
而要训练高超的技巧和高雅的审美境界,对于书法来说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入古!我们不能凭空创造,必须通过入古来学习古人娴熟的技术技巧,掌握其基本规律,这样才有可能创造我们自己的高度。当代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用毛笔写字的时间少之又少,而要想与古人比肩,入古临池,是唯一可以快速提高书写技巧的捷径,因此,这成为...
创作的一个简单的道理,俗话就说像写诗一样“熟记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诌”,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已经溶化到血液中去。写字和写诗一样,一个是“入法”,一个是“入古”。 所谓“入法”有两种——技法和道法,“道法”是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的精髓。是一种哲学的概念和审美取向。“技法”就是我们在写的时候必须按...
最近有朋友问我,书不入古,终为俗书这一个说法应该如何理解? 实际上,关于这一说法,历代书法家以及书法理论家都曾经对这个问题做出过表述,提出相似的观念,比方说董其昌,孙过庭,他们认为书不入晋,终堕野道。 实际上,他们的观点也非常的简单,那就是平常人们在学习书法的时候,一定要取法高妙,向古人学习,而这个“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