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所要遵守的诺言;近,符合;义,《礼记·中庸》:“义者,宜也”,依然是符合于礼;复,实践诺言,朱熹《论语集注》:“复,践言也”,正是此意.“信近于义,言可复也”之意就是:所守的诺言如果符合于义,那么所说的话就能够兑现.我们换一种说法就是:言之和义,始可信矣.“恭近于礼,远耻辱也”是指恭敬...
言而不可复,则不可行,将至于失其信矣。或欲守其不可复之言,则逆于理而反害于信矣。恭而过于实,则适足以为招耻辱之道,而非所以为恭矣。此皆徇于外而不近于礼仪之故也。故信近于义则其言可复也;恭近于礼,则远于耻辱矣。因恭信而不失亲近于礼义,则亦可宗尚矣。盖以其务实循本而非慕其名以事于...
”远耻辱者,必是能恭敬守礼,但是近仁义者有时却不能远耻辱。其如淮阴侯韩信,少年时曾受胯下之辱,建功归来,未杀其人,仁义未失:太史公司马迁曾受“宫刑”之辱,然志气未失,忍辱抱笔乃有《史记》,功在其中。因此而知,有子所说的“远耻辱”只是一种主观愿望,而非人生终结目的。信也好,恭也好,都...
和强盗讲信用,那不就是傻吗?孟子说过一句特别有力度的话,叫“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言必信,行必果”,是第一个层面。但是“惟义所在”,就是你做事符不符合大义,才是评价一个人最重要的标准。03“恭”要有度 待人之礼,固当恭敬,但也应该有个节度。如果恭敬逾越了礼,反而会招致别人看不...
孔子的弟子有子在本章所讲的这段话,表明他们对“信”和“恭”是十分看重的.“信”和“恭”都要以周礼为标准,不符合于礼的话绝不能讲,讲了就不是“信”的态度;不符合于礼的事绝不能做,做了就不是“恭”的态度.这是讲的为人处世的基本态度.
我们今天要探讨的经文是学而篇的第十三章,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这一章也是蛮有趣的,你可以看出有子说话的那种气象。 第一个呢就是:信用要合于义,换句话来说,你这个信用该不该守,用义来检验。如果这...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注释 (1)近:接近、符合的意思。(2)义:义是儒家的伦理范畴。是指思想和行为符合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礼”。(3)复:实践的意思。朱熹《集注》云:复,践言也。”(4)远:音yuàn,动词,使动用法,使之远离的意思...
【原文】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①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②不失其亲,亦可宗③也。” 【注释】①复:实现。②因:依靠。③宗:可靠。 【译文】有子说:“信誉符合道义,才能兑现诺言;恭敬符合礼法,才能远离耻辱;任用可信赖的人,才会取得成功。” ...
《论语信述》1.13 学而篇——信近于义 【原文】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白话】 有子说:“说话讲求信用但要近乎道义,所说的才可以去践守;对人恭敬且能近乎礼仪,才能够远离耻辱;姻亲(虽然是因婚姻...
信与义,既可是统一、一体的,又可是分析、割裂的。从一体上言,信是信其义,义是可信验的德行;从分裂上言,信不必义,义非必信。今天,围绕孔子道德信义的主张,来谈谈人生的价值坚守问题。“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论语·学而》)大家都知道,讲求信义乃是一个人有修养、重品行的表现。信与义的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