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书》里没说到假节钺,不过从整个中国历史来看,假节钺在这四者里权力是最大的。在汉代的时候,假节钺跟持节的权力是一样的,不过它更偏向武官(要知道,在西汉以前钺代表的是征伐的权力)。在战场上或者制止动乱的时候,假节钺能代替皇权行事,不用皇帝批准,就能把二千石以下的官员给斩了。可是到了魏晋...
在汉代,假节钺与持节权力相当,偏武官,钺曾代表征伐权,能在战场或平乱时代行皇权,可自行斩二千石以下官员。魏晋后,假节钺职权远超其他“三节”,见官高一级,能先斩后奏,连持节官员也可斩。持节钺如握尚方宝剑,需皇帝亲点名将。历史上,假节钺和假黄钺意思、权力基本相同。从先秦到魏晋,假节现象存在。
到了魏晋时期,'假节钺'的职权远高于其他'三节',它高一级,可以先斩后奏,甚至可斩杀持有'三节'之人。手执'节钺'和握有'尚方宝剑'同等级,只有被皇帝钦点的猛将才配享此殊荣。 首先当推出名于禁。作为曹操麾下'五子良将'的领头羊,他是曹操集团外姓武将中的第一人,也是惟一一位被授予'假节钺'的。不过令人...
两汉三国时假节、持节、使持节、假节钺,表示代表皇帝不分大小,区别在于礼仪。例如,假节的辛毗可以依据皇命而约束假节钺的司马懿;曹真在本传为「假节」,但在奏上尊号时列名「使持节」,连出土的曹真碑也是「使持节」;又如魏延在本传为「假节」,但在弹劾李严联名上表时却为「使持节」。在三国后期,假节、...
所以,我们要盘点假节钺的名将,只能在三国、魏晋里面找。 假节钺的十大名将 曹魏在曹操时期仅有一人“假节钺”: 1、于禁 在所有假节钺的人里,最有意思的一个应该就是于禁了,虽然五子良将的排序并没有一个官方的名次,但在五个人中,唯一被授予假节钺特权的就是于禁。
首先,“节”是皇帝授予的,其他就算权力再大,如诸侯王、摄政王、实际的掌权者都没有这个资格,当年的曹操就算加九锡后也要通过汉献帝加盖宝玺才能授予于禁等假节钺的权利。孙权、刘备在未称帝前也没有这项权利,所以蜀汉、东吴前期的文臣武将都没有“持节”,这也导致英年早逝的大都督周瑜一生都未获此殊荣。
“假节钺”又可叫“假黄钺”,其实权力,地位都是一样的,只是叫法不同,因为一般的“钺”,都会用黄金来装饰它,更可以显示持钺人的权势煊赫。在三国前,假节钺(假黄钺)权力和地位是略大于持节的权力的。因为假节钺斩杀高级将领是不需要向皇帝请示的,而持节是需要的,其实也要看皇帝给持节者的权力范围。到...
“假节钺”是这四种中最厉害的一种,也作“假黄钺”,基本上等同皇帝亲临,决策一切事务。还可以斩杀任何“假节”、“持节”、“使持节”。有这种授权的有: 魏国:于禁、曹休、曹真、满宠、夏侯尚、司马懿、曹爽、王凌、司马师、司马昭。 蜀汉:关羽。
两汉三国时期,假节、持节、使持节、假节钺其实没有明显的区别,只是叫法不同。西汉有苏武持节不降、东汉有马日磾受袁术所欺,被骗失节而死,各臣所持有的这根节扙,实物上为长八尺的竹竿,最上头装饰着旄羽,颜色上在汉初为赤、后来易黄。节材在后来也有金质铜身,类似金刀铁券之类,极盛装饰之能事,不全为竹。
在三国后期,假节、持节、使持节、假节钺开始慢慢有所区别。简而言之,假节、持节、使持节仍然没什么区别,但“假节钺(假黄钺)”逐渐被单独提升地位。有两个例子可以说明。 第一个很好的例证是曹魏五子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徐晃、张郃。后世关于谁五子良将之首有很多争论,有人认为毫无疑问是张辽,而有人则指出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