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校注豆瓣评分:9.0 简介:本书为《中医古籍整理丛书重刊》之一,是我社1982年为落实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古籍整理的指示精神,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下,由知名伤寒学家刘渡舟和中医文献学家钱超尘组织全国知名中医专家和学者,
《説文•己部》“卺”下許慎曰:“讀若《詩》云赤舄几几。”段玉裁注:“許讀同几,今居隱切。”《説文•手部》“掔”下引《詩》“赤舄几几”作“赤舄掔掔”。成無己注云:“几几,音殊,短羽鳥飛也。”“几几者,伸頸之貌也,動则伸頸摇身而行,項背强者,動则如之。”故成釋非。 〔2〕麻黄 《玉...
校:名为风温,与伤寒、中风用语同。注:汗出、热退、脉静、身凉为伤寒。若发汗已,身热,脉不静者为温病。《黄帝内经》云:“体若播炭,汗出而散。”此伤寒也,温病多有汗出不散,身灼热者。温病有温、疫、病之别。疫病皆相染易,疡则多染病而亡。辛凉解表,汗出而解之温病,非疫病也。汗出身灼热...
沈琳 仝校 辨脉法第一 提要 本篇首先闡述了辨别脉象之大法:脉分陰陽。大、浮、數、動、滑,爲陽脉;沉、濇、弱、弦、微,爲陰脉,以此提出辨脉之綱。繼而列舉了陰結脉、陽結脉、浮脉、沉脉、促脉、結脉、動脉、弦脉、芤脉、革脉等諸多病脉之象及其所主之病:或在表、或在裏、或爲邪實、或爲正虚、或正虚...
伤寒论卷第一 汉张仲景述 晋王叔和撰次 宋林億校正 明赵开美校刻 沈琳同校 辨脉法第一 平脉法第二 辨脉法第一 提要:本篇首先阐述了辨别脉象之大法:脉分阴阳。大、浮、数、动、滑,为阳脉;沉、涩、弱、弦、微,为阴脉。以此提出辨脉之纲。继而列举了阴结脉、阳结脉、浮脉、沉脉、促脉、结脉、动脉、弦...
【校】 ①心烦、腹满:《玉函》卷二、《脉经》卷七“心烦”并作“烦而”,连下读;《总病论》卷三“心烦、腹满”作“腹烦满”。 【注】 ①心烦,腹满:张志聪曰:“此言伤寒下后,余热留于胸腹胃者。夫热留于胸则心烦,留于腹则腹满,留于胃则卧起不安。”吴谦曰:“论中满而不烦者有二,一热气入...
原文: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校:太阳受之后当为句号,与下条互参。注:一日太阳,二日少阳,三日阳明。太阴病篇有“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三日后可传入三阴,六日行经一遍,谓之经尽。甚者再...
《郭霭春中医经典白话解系列:伤寒论校注白话解(套装共2册)》是对中医经典《伤寒论》的校注和白话解,体例上分为原文、成注、校、注、白话解五项内容。书中参考多种善本及诸家注本,校文严谨详实,注文旁征博引,白话解通俗易懂,互为补充印证,深刻揭示了《伤寒论》原文的奥旨。 丛书信息 ··· 郭霭春中医...
《伤寒论校注》是刘渡舟主编的一本伤寒金匮类中医文献,1991年出版。内容简介 据赵开美刻本分为十卷二十二篇,每篇首列提要,原文后有校勘、注释、按语等内容。书末列校注后记。版本信息 本书以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赵开美《伤寒论》校刻本为底本,参校本为195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上海陈氏起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