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日节,就具有十分鲜明的顺天应时、辅赞时节的文化内涵,五月五日的不少活动是与《月令》的安排相吻合,是与五月五日时的气候、物候、阴阳关系等相适应的。 重视伦理,崇尚忠孝。“忠”与“孝”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具有特殊地位的两个范畴,中国古人在五月五日中所使用的节物、从事...
“端”字本义为“正”,“五”为中。 《易经·系辞上》说,天为奇数,一三五七九,五数相加为二十五;地为偶数,二四六八十,五数相加为三十;天地之数相加是五十五。天地数之和都是五的倍数,它们的总和正好二五相逢,所以五月五日称为“天中节”——它们碰在一起才是“正”,是...
端者,初也。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 千余年来,无论宫廷还是民间都把端午节看作重要的节日,人们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栓五色丝线、悬艾等,在这些丰富多彩的习俗仪式背后,蕴含着祖辈们的智慧,使得很多...
系五彩绳的习俗可追溯到汉代。《风俗通》中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五彩绳系法多样,儿童一般系于臂膀手腕上,这种系法《风俗通》中便有记载:“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成年男子羞于系于手腕,故他们戴的时候通常系于脚...
民间之所以有端午节是“毒日”的说法,是因为端午节在夏至前后,这个时候由于雨水变得非常多,所以极其容易造成洪涝灾害,民间甚至还有“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的说法,就是说农历五月五日的雨水,极其容易引发大水洪涝。所以人们宁愿在端午时节旱一点,也不希望这一天有太大的雨水降临。再有便是这个时节,天气开始变得...
古代“午”与“五”同音,所以端午又称端五、重午或重五。五月五日古人又有以兰草汤沐浴的习俗,所以又叫“浴兰节”。道教又称此日为“地腊节”。唐宋时此日午时为“天中节”,所以它又称端阳、午节。明清时北京人还称其为“五月节”或“女儿节”。1 探幽溯源 端午节起源于何时?长期以来聚讼纷纭,说法不...
五、五月五 挂艾叶 端午节是整个热天的开端,五毒开始活跃,鬼魅也开始猖獗,人们在这一天特别注意消灾防毒。故此民间有谚语“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家家都悬艾条于门楣厅堂。艾是菊科草本植物,其茎叶含挥发性芳香油,可驱蚊虫,净化空气,还可入药,具有理气血、祛湿寒的功能。
而这句“端午五月五,五路财神苦”的意思,也就是不言而喻了。就是说,五月五端午这天,五路财神给各家运财,十分辛苦。当然,这是民间老祖宗的一种美好祈愿。 端午节人们为了祈求生活顺遂,吉祥安康,便会有很多风俗讲究,祭拜神灵虽然不是老祖宗在端午节的风俗,但是财神作为民间老祖宗最钟爱的精神寄托,在任何时候都会...
五月五日端午节,这是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有人戏称端午节是屈原为后人创造的一个小长假,也有人说端午节是纪念伍子胥的,其实端午节要远远早于这些人。关于端午节,民间有很多习俗,有句老话说:“端午不过午,吃土天天有”,下面就来看看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艺术皇帝宋徽宗很不巧也是五月五生的,所以他从小被寄养在宫里。不过这恶月恶日的说法大多是流行在古代的北方,大多还是辟邪防疫的说法。古老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在中国所有的传统节日中,民俗的复杂程度只有端午节能跟春节相比,在历史发展中,它早就演变成了多种民俗为一体。有意思的是,全国各地虽然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