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彩陶鲵鱼纹瓶 【类别】:陶器 【年代】:新石器时代 【文物原属】:仰韶文化遗物 【文物现状】:1958年甘肃省甘谷县西坪遗址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简介】:高38厘米,口径6.8厘米。相关资料 远古时期,中国的黄河流域生活着许多不同氏族的人群,他们结成较大的部落,在文化上互相影响,经济上也有...
人首鲵鱼纹彩陶瓶,新石器时代陶器。高38.4厘米,口径7厘米。属马家窑文化。1958年甘肃甘谷西坪遗址出土。泥质红陶。小口,长颈,溜肩,深腹,平底。器身用黑彩绘有鲵鱼纹,头似人面,鱼身细长。鲵鱼纹是马家窑文化石岭下类型彩陶最具特色的纹饰。人格化的鲵鱼纹应是原始氏族图腾的反映,对研究原始宗教有重要意义。...
人面鲵鱼彩陶瓶,甘肃省甘谷县西坪遗址处出土,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反映了我国黄河流域最为灿烂辉煌的仰韶文化。人面鲵鱼彩陶瓶于1957年10月出土,其诞生年代却可追溯到距今55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人面鲵鱼彩陶瓶形制较大,瓶高为38.4cm,口径7cm,呈现古朴美观的圆腹平底状,瓶子的颈部有一...
变体鲵鱼纹彩陶瓶,出土于甘肃礼县石沟坪出土,陶瓶上肩部绘双鱼纹,中部两边绘有变体鲵鱼纹。文物特征 陶瓶上肩部绘双鱼纹,中部两边绘有变体鲵鱼纹。文物鉴赏 鲵鱼纹出现在彩陶上,是先民们对自然界生物的直接反映,两只彩陶瓶上的鲵鱼从具象到变体,增加了其神秘感。“纹饰的拟人化处理反映了早期人类对所处环境...
双耳鲵鱼纹彩陶瓶于1958年在甘肃省甘谷县西坪遗址出土,高38.4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12厘米。小口、长颈、平底,腹上部有双耳,颈部有堆纹一圈。瓶腹绘黑色人首形的鲵鱼图样,一双短臂向外伸出,全身为斜格纹,尾部弯曲。这件双耳鲵鱼纹彩陶瓶是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并在1996年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国宝...
文化中国行·国宝会说话|1958年出土于甘肃省甘谷县西坪遗址的国宝文物鲵鱼纹彩陶瓶(仰韶文化),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来听听它的“自我介绍”吧!(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冯杨 动画设计:杨明 )#厚道甘肃 #文化中国行 - 新甘肃于20240726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718.3万
彩陶鲵鱼纹瓶1958年甘肃省甘谷县西坪遗址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仰韶文化器物。瓶用细花红陶制成,小口翻唇细长颈折肩深腹平底,腹部两侧有耳。在瓶肩部以上至近底处用黑彩绘一条鲵鱼,生动可爱。瓶体上的图案准确地表现了鲵鱼的特点,反映了远古人类对生活观察的细致和艺术再现水平的高超。
鲵鱼纹彩陶瓶是一件文物,尺寸为高38.4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12厘米,现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文物特征 鲵鱼纹彩陶瓶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仰韶文化石岭下类型,甘谷县西坪出土,小口、长颈、平底,腹上部有双耳,颈部有堆纹一圈。瓶腹绘黑色人首形的鲵鱼图样,一双短臂向外伸出,全身为斜格纹,尾部弯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