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髡残《山水册》 纸本 24.9cm×18.5cm×16 上海博物馆藏 髡[kūn]残(1612-1692),清画家,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与石涛合称“二石”,又与八大山人,弘仁,石涛合称为“清初四画僧”。好游名山大川,后寓南京牛首山幽栖寺,与程正揆交往密切。擅画山水,师法王蒙,喜用干笔皴擦,淡墨渲染,间以淡赭作底,布...
髨残 山水册 上海博物馆藏 髨残 山水册1 髨残 山水册2 髨残 山水册3 髨残 山水册4 髨残 山水册5 髨残 山水册6 髨残 山水册7 髨残 山水册8 髨残 山水册9 髨残 山水册10 来自:雨林修养馆 > 《 髡残 字画作品》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清 虚谷 山水册 上海博物馆藏 清 髡残《山水册》欣赏(上海博物...
清代僧人髡残题《山水册》 清代僧人髡残题《山水册》 髡残题《山水册》 髡残(1612-1692),俗姓刘,入清为僧后名髡残,字介丘,号石溪,白秃,石道人,残道者,电住道人等,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擅画山水,师法王蒙,与石涛合称“二石”,又与朱耷,弘仁,石涛合称“清初四画僧”。©...
山水册之六 4、师古而不泥古 学习传统是每个成功画家的必走之路,而临摹古人作品是获取古人用笔、用墨及章法的重要手段,董其昌的“集其大成,自出机抒”理论更是对后来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髡残主张学习传统,师古但不能泥古不化,如果只从表面临摹,则与匠人无异。从开始学画到去世前的1670年,都在不断地学习临摹...
髡残的《山水册》是其山水画艺术的代表作之一,现珍藏于上海博物馆。该作品以纸本册页形式呈现,展现了髡残精湛的山水画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画面布置繁复,苍浑茂密,意境深远。髡残运用干笔皴擦,辅以淡墨渲染,并偶尔以淡赭作底,使得画面具有丰富的笔墨层次和立体感。作品传递出一种空冷寂静的美感,富有禅意,...
从髡残学画的师承来看,基本上都是董其昌归入的“南宗”文人画家,和“四王”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正是他这种师古而不泥古重视用心作画,注重生活感受,愽采众长的治学态度,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山水画艺术风格。 山水册之八 5、师造化,化蛹成蝶 宾虹老人在《画学大旨》中讲:“庄子云:“栩栩然之蝶”。蝶之为蚁...
山水册之十五 此画表现了一种高山流水、松下闲话、水阁听流的意境。两株古松盘屈摩空,二高人盘坐晤谈,山间云霭升腾,岭上百松成林,意境幽邃。山石大多中锋干笔写出,山崖石缝杂草历历在目,苔点重拙,是髡残吸收黄鹤山樵与沈石田诸家法后形成的自家风貌。
明末清初 髡残【山水六帧】 请关注► 深圳市书法院 2024-02-03 09:30 广东 点上方蓝色字体一键关注书画| 篆刻 | 鉴藏 | 国学 | 人文 | 历史壮士,请留言!髡残之画,苍左淳雅 髡残的书画艺术世界 髡残山水册,笔墨妙境 画僧髡残 | 人品与画品并重...
清 髡残 山水册 纸本 上海博物馆藏 清 髡残 山水册 纸本 上海博物馆藏 纵观“清初四僧”生前身后世界, 后人对其追捧与争议一直未有停歇。 髡残在中国美术史上的艺术地位是不可忽视的。 髡残生活在特殊的动荡时代, 历史的特定性赋予了他特殊性, 他以高逸的人品和画品, 在当时社会中享有很高的声望。 当时著名...
髡残(1612—1692),俗姓刘,武陵(今湖南常德)人,其法名髡残,字石溪,一字介丘,号白秃,又号残道者、电住道人、石道人。他削发后云游各地,四十三岁时定居南京大报恩寺,后迁居牛首山幽栖寺,度过后半生。其与石涛并称“二石”,与程正揆(号青溪道人)交善,时称“二溪”。髡残善画山水,亦工人物、花卉。其山水画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