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陈平原文集》出版暨现代中国文学学术研讨会上,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冯远介绍称,自2015年被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以来,近十年间,陈平原教授积极参加社会调研,不断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建言献策。他对高等教育的长期关注,兼及中国大学的精神与制度、理想与现实。借助中央文史馆这一平台,他开展大学调研,撰写教育建议...
陈平原,男,1954年1月生,广东潮州人,无党派人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文学讲座教授。国内外影响较大的人文学者。2015年2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大学校园里的故事,大多属于教授们。因为,学生日后可能有很大的成就,但在读期间,...
陈平原,广东潮州人,中山大学中文系1977级校友,于中山大学获文学学士、文学硕士学位,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河南大学至善特聘教授,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第七届...
“陈平原教授谈中国高等教育,不只是关注金字塔尖的一两所大学,他更关注地方大学、中西部大学、非211大学。在2015年就任中央文史馆馆员之初,他就多次提议扩展211工程,用增量的办法解决大学之间的发展差距,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高校。”冯远说。 近日,第一财经记者就当代大学教育相关话题专访了陈平原教授。
北大教授陈平原:每本书都有自己的命运 2024年《明清散文十家: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由东方出版社出版 2004年《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明清散文研究》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这是一本老书,初版至今刚好二十年。但这回的重刊,多有增益,确实称得上“旧貌换新颜”。先说旧貌。2001年2月至7月,我...
陈平原教授表示,在个人阅读中,有的书是作为个人发展某一阶段的敲门砖,而另一些书是能带来一辈子的启发。互联网的发达带来了人文知识文化传播的便利性,但专业阅读又会“逼迫”年轻人回到狭窄处。他认为,今日的学科划分体系是非常晚近才形成的,而不是天然如此。人文学本来没有这么多边界,不应过分强调“你是中文...
前不久,他还为家乡潮州写了一本书《故乡潮州》。他就是北京大学一级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陈平原。近日,陈平原教授回到家乡,接受记者专访。他以一个“走出潮州的潮州人”的身份,畅谈对家乡的记忆、怀想以及对潮州文化发展现状的思考。 专访中,陈平原满怀深情,谈及“记忆中的潮州”。回望过去数十载,求学、教学...
陈平原,广东潮州人,1982年于中山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84年于中山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87年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2008-2012年任北大中文系主任),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第...
陈平原教授由现代文学研究起步,关注作家作品中的人文意识;在九十年代转向学术史研究,从学人精神到学科体制再到述学文体;之后关于文化史、教育史的研究,更体现出了一种不断开辟新领域,在多元视野中拓展学科疆域的努力。商务印书馆整体出版《陈平原文集》,汇集陈平原教授学术著作与文化随笔共44种。文集共24卷,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