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琛造楼显露恋阙、孝亲之心,建斋则另有用意,虽然不足为外人道,但从其连续为二斋命名“听水”中也可猜度出一二心迹。 陈宝琛放归林下之后,按常理应有些许不服和不满,因非本身之过而代人受之,但他从不表露,不敢腹诽,更不放言,只是从幽居、听水中排...
陈宝琛和郑孝胥争论的实质是:恢复大清是中国的内部问题,但去东北图谋复辟,受日本人控制,是投敌卖国问题。陈宝琛作为满清遗老,劝溥仪企图据复辟的思想是陈旧封建的,但主张不去东北受日本人摆布,还是爱国的。 溥仪认为陈宝琛"忠心可嘉",所以没有表态。第二天,溥仪收到了两枚炸弹(后经检验是假的),此后接连不断...
陈宝琛七律全集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福州闽县螺洲(今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人。晚清大臣、学者,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 同治七年(1868年),考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历任编修、翰林侍讲。直言敢谏,连同张之洞、张佩纶、宝廷成为“枢廷四谏官”,出任江西学政,累迁内阁学...
陈宝琛(1848—1935),字伯潜,号弢庵,一号橘隐,福建闽侯人(今仓山区螺洲镇人<小编注>),生于1848年10月19日(清道光二十八年九月二十三日)。他家“世代簪缨”,曾祖父陈若霖做过刑部尚书,祖父陈景亮曾任云南布政使,父亲陈承裘进士出身候选郎中,曾分发刑部浙江司行走。
1848年10月19日 陈宝琛生于福建闽县螺洲,字伯潜,号弢庵、陶庵。 1866年 陈宝琛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陈宝琛兄弟6人,3人进士,3人举人,人称“兄弟六科甲”。 1875年 擢翰林侍读,与学士张佩纶、通政使黄体芳、侍郎宝廷等好论时政,...
在中法战争期间,陈宝琛力荐陈炯担任主要军务督办。清朝战败后,慈禧抓住机会,将陈宝琛降职五级,使其被迫居家20年。1908年,溥仪登基成为皇帝,陈宝琛也再次受命为帝师,成为溥仪的首席导师,达到了人生的巅峰。陈宝琛上任后的首要任务是上书朝廷,请求平反“戊戌六君子”,并建议朝廷对他们予以褒扬。作为清朝老臣...
台海遗珍丨陈宝琛书法作品 陈宝琛书法作品 厦门市博物馆馆藏陈宝琛作品《清陈宝琛行书四屏》,作品为纸本,幅长140厘米、宽33厘米。此屏幅为四幅,书五言古诗,每幅三行。书法欧阳询,劲挺流畅。 上款:“谷年一叔大人正书”,下款:“姪宝琛”,钤两印:“陈宝琛印”(白文)、“伯潛”(朱文)。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福建闽县(今闽侯县)人,出身“世代簪缨”的官宦家庭,21岁登进士第,35岁获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1911年7月10日,陈宝琛连接两道圣旨,第二道圣旨将陈宝琛封为溥仪的老师。陈宝琛的“帝师”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沧趣老人、听水老人,福州闽县螺洲(今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人。晚清大臣、学者,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去世,追赠太师,谥号“文忠”。工书法,学黄庭坚,又擅画松。 10 陈宝琛 行书七言联 水墨纸本 立轴 127×27cm×2 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