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建立“三省”后,门下省的审核权正式形成制度。因为门下省的长官从西晋开始就是侍中,所以隋朝门下省的长官还叫侍中。虽然隋文帝为了避讳而将侍中改为“纳言”,但唐朝后来还是恢复了侍中的名称,直到唐朝灭亡。
门下省长官是侍中的原因根据门下省的职责以及侍中的特殊职责,我们可以推测门下省长官是侍中的原因。门下省长官需要与皇帝长时间接触,具备高度的忠诚度和机动性,而侍中长期在皇帝身边,有丰富的临场经验,因此被选为门下省长官的首选。总结侍中作为中国古代的一个官职,其职责和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变化。在唐...
门下省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之一,初名侍中寺,是宫内侍从官的办事机构,后来发展成为与尚书省、中书省鼎足而立的三省之一。其称为门下省,始自西晋。 门下省的组织历代不尽相同,但均以侍中为其长官,黄门侍郎(或称给事黄门侍郎,后改称门下侍郎)为其副。门,指皇宫内门,因其门户漆以黄色,故又称黄门。...
西晋建立后,晋武帝司马炎正式建立了以侍中为长官的门下省,门下省的职责之一是将皇帝的诏令文书送尚书台。到了东晋十六国之时,东晋逐渐形成了皇帝的诏令文书必须先送到门下省,再由门下省转送其他部门。久而久之,门下省拥有了对皇帝诏令文书的实际审核权。
门下省:侍中二人,正二品。掌出纳帝命,相礼仪。凡国家之务,与中书令参总,而颛判省事。下之通上,其制有六:一曰奏钞,以支度国用、授六品以下官、断流以下罪及除免官用之;二曰奏弹;三曰露布;四曰议,五曰表,六曰状。自露布以上乃审,其余覆奏,画制可,而授尚书省。行幸,则负宝以从,版奏中严、外办...
唐初规定,门下省以侍中为长官,其享有审议、驳正官员奏状的权力,对国家财政、御史弹奏状、六品以下官员或司法机构“断流以下罪”及除免官员的奏抄等,若认为不便施行,可以封驳奏还
唐代的门下省侍中,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门下省,为官署名称,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之一。《旧唐书·职官志》:秦汉初,置侍中,曾无台省之名。至晋,始置门下省。秦汉之时,侍中为少府属下宫官群中直接供皇帝指派的散职;西汉时又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文武大臣
久而久之,门下省拥有了对皇帝诏令文书的实际审核权。 隋文帝建立“三省”后,门下省的审核权正式形成制度。因为门下省的长官从西晋开始就是侍中,所以隋朝门下省的长官还叫侍中。虽然隋文帝为了避讳而将侍中改为“”纳言”,但唐朝后来还是恢复了侍中的名称,直到唐朝灭亡。
唐代前期,侍中是真宰相,宰相议政的政事堂,最初也设在门下省,以后才移到中书省。侍中是政事堂的当然成员,但由于此官品高望重,轻易不以授人。中唐以后,侍中成为授与勋臣节将的荣誉职称,逐渐变成虚衔。 发布于:山东省 平台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