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载,铜瓦厢初名铜牙城,为古代武将驻军的城池。它既是相当繁华的黄河渡口和集镇,又是险工地段。决口前,黄色的琉璃瓦,贴护着长长的一段堤坝,远望如铜墙铁壁金光闪闪,故得俗名“铜瓦厢”。决口时间 清咸丰五年(1855年),从六月十八日起,黄河水势再次猛涨,洪水肆虐,激流翻卷,惊涛拍岸,许多堤段洪水已与...
铜瓦厢原来是河南省兰考县黄河北岸的一个古镇,镇北边就是封丘县。这里原来是个繁华热闹的黄河渡口。清朝咸丰五年(1855年),对黄河而言,是一个很不寻常的年份。立春前后,黄河冰化,水位上涨,凌汛来临,到五六月伏汛期,水势上涨更为迅猛,两岸险情迭现。农历六月十八日,黄河水位仍在迅速上涨,加上一昼夜的大雨...
在黄河下游,河南兰考县东坝头镇黄河岸边,有一个地方叫铜瓦厢。 1855年6月,也就是清咸丰五年夏,黄河在这里发生了决口,滚滚黄河水冲破堤坝,一泻千里,改向东北经山东流入渤海,结束了700多年夺淮河入海的历史,奠定了现代黄河下游格局,称为“铜瓦厢改道”。 据《兰考县志》记载:铜瓦厢原是一个古镇,在兰阳县城西北二...
铜瓦厢在当时的百姓心目中,就像是一道闪烁金光的平安符,美好又暖心。 《清咸丰朝实录一百七十卷》记载,清咸丰五年(1855年),宁夏黄河于五月二十日(旧历,下同)至二十三日“长水八尺三寸”。陕州万锦滩黄河于五月十六、六月初三等日两次“长水六尺七寸”。武陟沁河于四月十九日及五...
铜瓦厢,原名铜牙城,曾经是明清两代的河防险要。秦朝时是武将驻军的城池,后百姓不断聚集于此,经过汉、三国、晋、隋、唐、五代十国、宋、金、元的变迁,铜瓦厢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的小镇。到了明代,黄河改道,从铜瓦厢城南流过。人们先在黄河北岸筑起黄河大堤,又在南岸筑堤,于是铜瓦厢开始有了渡口。为了加固黄河...
铜瓦厢 《铜瓦厢》是由毕国强编剧的电影。铜瓦厢东残堤岸边大湾村,新任村支书高安河上任后拆除污染砖窑厂,恢复湿地,大面积造林,却被暗地里报复。在政府帮助下,发展黄河文化旅游,村民迁出滩区,住进了别墅小院,重建铜瓦厢古镇,黄河也焕发出勃勃生机。
铜瓦厢,这个曾经身披荣光的城池和堤坝,将在新的历史机遇下,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决口的历史背景 瓦厢决口造成大改道,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它可以从三方面来论述。第一,1855年前后,正是清朝政府的多事之秋,中国大地上战火四起,风起云涌的农民革命和帝国主义的武装入侵震撼着摇摇欲坠的清王朝政权,...
据《兰考县志》记载:“铜瓦厢,民众税多,当称古镇。”铜瓦厢古镇在兰阳县城西北二十五里处,据清《续行水通鉴》记载,铜瓦厢镇西距交界贯台900余丈,另据康熙年间古地图显示,铜瓦厢镇在梁家寨西南,初名“铜牙城”,为古代武将驻军的城池,汉唐时为汴州东北名镇,据《文选注》:“天子出,建大牙”,“大牙”...
历史知识> 铜瓦厢 地名。在今河南兰考县西北16公里、明清黄河北岸(今黄河东岸)。明正德六年(1511)于此置管河主簿。为沿河集镇。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置兰阳县丞。明、清黄河本自此东出江苏徐州、淮安府夺淮入海。即今淤黄河。清咸丰五年(1855)六月黄河大决于铜瓦厢三堡,冲没铜瓦厢镇,全河分成三股,东北至张秋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