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878年中国第一任驻外公使郭嵩焘在日记中写道:“三代以前,独中国有教化耳,故有要服、荒服之名,一皆远之于中国而名曰夷狄。自汉以来,中国教化日益微灭,而政教风俗,欧洲各国乃独擅其胜,其视中国,亦犹三代盛时之视夷狄也。郭嵩焘旨在说明( ) A. 优秀传统文化利于救国 B. 儒家秩序观适用于欧洲 C. 列强...
郭嵩焘出生在湖南湘阴,而汨罗原本就是从湘阴分县建立起来的。到了光绪十七年郭嵩焘病逝葬于飘峰之茔(今汨罗市原沙溪镇划江村),郭嵩焘与汨罗之间的缘分不言而喻。彭彪作为土生土长的汨罗人,正是带着对郭嵩焘的一份情感,向古玩商谈起了家乡与郭嵩焘的关系,也说到了自己购买此书绝不是为了高价转手,而是为...
(郭嵩焘日记起自1855年,止于1891年郭去世前一日,中间缺三段,约39个月,首尾37年。记载当时内政外交、社会状况和学术艺文等。)光绪三年正月初四日(1877年2月16日)。拜访利如洋行,“行主刊木多……尚达及英人多乐温手击张锡九事”当了解到“伦敦人闻之,皆为不平”时,日记中留下“此...
当然,从二者交往的记载中,我们更多窥探到的是郭嵩焘对严复的栽培及对其今后人生道路的至深影响。郭嵩焘常以老师的身份来考查一下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让严复介绍一下学习的内容,翻译一些英文。但后来,严复却成为郭嵩焘宴请的“座上宾”,比如在法国期间就三番五次带着严复郊游“登高”,参加宴会“小酌”“晚酌...
谈晚清“郭嵩焘日记事件”:历史总会有个说法 谈晚清“郭嵩焘日记事件”:喊打喊杀的顽固派很难觉悟,历史总会有个说法 今天,永宣详细讲一讲郭嵩焘和他的日记事件。郭嵩焘(1818-1891),晚清名人,他和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是同时代的人,也是洋务运动中重要人物。“师夷长技以制夷”、“自强”、“求富”...
为什么严复对郭嵩焘的感情如此之深,我们尝试从《郭嵩焘日记》中窥探一二。 1877年,清政府为了培养自己的工匠以代替期满回国的洋员,将严复等船政学堂学员送至英国格林尼治皇家海军学校学习。当严复等远赴重洋来到英国的时候,接见和安排他们入学的便是当时的驻英公使郭嵩焘。清光绪三年(1877年)四月,郭嵩焘在其日记上...
对郭嵩焘所著《使西纪程》毁板问题,学者们以往的研究,尚存在因史料不足而有叙述舛误之处和认识上有待深入的地方,本文根据所掌握的研究料特别是新发现的档案史料,在弥补以往研究缺陷的同时,力图作系统爬梳,并加以评述,以就教于各位方家。 一、《使西纪程》的编录及其主要内容 ...
郭嵩焘在日记中记下了严复对张自枚(字力臣)《瀛海论》的批驳。张在文章中认为中国不宜修铁路,也不应造机器,理由是铁路和机器都会导致人的懒惰和淫侈,败坏民风。严复反对这种观点,认为“西方有,中国不必傲...
历史知识> 郭嵩焘日记 书名。清郭嵩焘撰。四卷。郭氏自道光十八年(1838)入试京师始,迄至去世,皆记日记。其中光绪元年(1875)奉使英国赴任途中的五十多天日记,曾以《使西纪程》为名刊行,与原记颇有差异。是书系1980年湖南人民出版社据现存六十一册手稿本校点而成。起咸丰五年(1855),迄光绪十七年郭氏卒前一...
按,郭嵩焘是一代大思想家外交家,曾国藩男闺蜜,我算比较喜欢这个人,摘录他的一点日记出来随便聊几句。 咸丰十一年七月廿六日 笏山慷慨负气,而最服善,书言近得营官二人,一湘乡戴登高,一会稽顾熙廷;帮办一人,湘潭胡松荣。意城不以为然,言用人以朴实为归宿,虽有才气识解,舍此二字便无安身立命之处。咏之宫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