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角度来看,道之为物惟恍惟惚的本质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既有物质性又有精神性的存在方式。具体来说,道既是一种无形无质的物质,又是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这种存在方式既可以被感知和理解,又可以超越感官和理性的认识。因此,道的本质是一种既有物质性又有精神性的存在方式,它既可以被唯物主义...
【关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的增补说明】河上公说:“道之于万物,独恍惚往来,而无所定也”,比较合理地解释了“惟”字在句中的作用,把道与万物相比,才有“惟”的说法,而且避免了由“物”字所引发的唯物之说。 但是...
至于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这其中牵涉到中国文字问题,更是复杂。我们现在一听“恍惚”一辞,就解释为精神散乱,昏头昏脑,类似现在流行吃“强力胶”,注射“速死坑”者的精神迷幻状态。因此,有些年轻人拼命吃强力胶,以为是享受,结果把身心搞砸了。其实,“恍惚”是指心性光明的境界,我们姑且不用繁琐的训估...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
【解析】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①不合题意,“道之为物,惟恍惟惚”,属于唯心主义;“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夸大运动否认静止②符合题意,“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火,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心生法生,心灭法灭”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二者体现...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道”与“德”在《道德经》是两个名词。这个“道德”不是我们现在所说moral的意思。这是读《道德经》首先要知道的...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老子重点阐述“道”的物质性。从第1章起,老子就指出“道”是宇宙的本原,但对于“道”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议。继第4、第6,特别是第14章老子对“道”的形象进行描述之后,本章...
③符合题意,“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意思指运动生生不息,规律就是“道”,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④不合题意,“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意思是道是什么,是说不清的东西。属于不可知论。 故选:B。本题考查:唯物主义 (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
①③符合题意,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形 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属于唯物主义,与题中观 点对立; ②④不合题意,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道之为 物,惟恍惟惚,都属于唯心主义。 故选:B。 结果一 题目 12. 老子《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以下选项与这一观点相对立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