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资助,供给。“业”,从业,从事,事奉。“赍”(jī)送,送给。这句是说,把武器粮食供给寇盗。“益”,增益,增多。“雠”,通“仇”,仇敌。减少该国的人口而增加敌国的人力。“外树怨于诸侯”,指宾客被驱逐出外必投奔其它诸侯,从而构树新怨。 小提示:李斯《谏逐客书》的翻译及注释内容...
《谏逐客书》译文 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 从前秦穆公寻求贤士,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位贤人,不生在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国家二十多个,于是称霸西戎。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
谏逐客书原文及翻译一句一译 原文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
《谏逐客书》翻译: 臣子密谏:我认为天下的事情,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变化无穷。道德之所在,正义之所在,言谈举止和谐,做事态度诚恳,这些在人间经常发生。每年除夕之夜,在未央宫殿有一种讲话,称之为元日旦辞,天下的人都以为这是开始选人的辞令。如果使用这样的语言,那么选拔人才的礼仪,就不是君主的私事了吧? 至于逐...
谏逐客书 [1] 李斯[2]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臣听说一些官吏建议您驱逐所有的客卿,我私下里认为这样做是错误的。) 昔缪公求士[3],西取由余于戎[4],东得百里奚于宛[5],迎蹇叔于宋[6],求丕豹、公孙支于晋[7]。 (从前,秦穆公寻求贤士,西面从戎国聘请了由余,东面从宛地得到了百里奚,又从...
李斯谏逐客书当前位置: 主页 古文观止 《战国策》 原文和翻译 对比【题解】 秦国以善于招揽人才著称,商鞅、张仪、范雎等名相都不是秦国人,但是三人都为秦的强盛做出了贡献。战国末年,韩国水工郑国为虚耗秦国国力,避免秦国入侵韩国,所以建议秦王大修水利。不料,郑国的意图被秦王发觉,秦人认为外来的人才并非真心效忠...
《谏逐客书》文言文翻译臣闻逐客之议,起于近臣之私欲。近臣者,陛下之亲信,陛下之左右也。彼等之人,平日里言听计从,宠信无比。今见陛下有逐客之意,遂以私情蒙蔽圣听,劝陛下逐客。陛下若听信其言,必致国家大患。 夫贤才者,国之宝也。得贤才而用之,国家必强;失贤才而不用,国家必弱。昔者齐桓公得管仲...
《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一篇名作,写于秦朝统一六国之前。当时,秦国有一些官员建议秦王政驱逐所有非秦国的客卿(即在秦国做官的外国人),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于是他写了这封信来劝谏秦王。1. 李斯的观点 李斯在信中明确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驱逐外客是错误的。他通过引用秦缪公的例子来说明重用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