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龙山街道“葛村榼子”非遗传承人王承厚 胶东人爱吃面食,逢年过节,餐桌上必备大馒头。“梅兰竹菊”“飞鸟游鱼”……要做出各色花样的馒头,离不开模具——榼子。人们把对美好生活的期望,都刻进了榼子里、印在了馒头上。从明末清初开始,做榼子就是俺葛村王家祖祖辈辈的好手艺。13...
即墨非遗文化之“葛村榼子”‘食印’是全国通用的学名,它在各地的叫法不尽相同。 即墨这一带一般叫“饽饽榼子”“面榼子”,尤以葛村的榼子最为有名。山西叫“榼榼”,南方各地叫“粿模”“糕印”“饼印”等等。材质也是五花八门,木、石、陶、玉、瓷、砖、锡、塑等都有,多为就地取材。史料记载,秦始皇...
2012年,葛村榼子被认定为青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9年1月,王丕文被认定为即墨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葛村榼子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2020年4月,王丕文被认定为青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果模(榼子)制作技艺(葛村榼子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2019年12月,青岛饽饽榼子博物馆正式...
青岛市即墨区葛村榼子:刻刀飞转 匠心流传 匠人眼神专注,手中的刻刀在木头上游走,木屑翻飞,一个个寓意吉祥的榼子跃然眼前。青岛市即墨区葛村榼子在胶东地区又称“饽饽榼子”,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葛村榼子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被评为青岛市非物质文 - 胶个朋友吖于2
青岛市即墨区葛村榼子:刻刀飞转 匠心流传 匠人眼神专注,手中的刻刀在木头上游走,木屑翻飞,一个个寓意吉祥的榼子跃然眼前。青岛市即墨区葛村榼子在胶东地区又称“饽饽榼子”,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葛村榼子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被评为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青岛市即墨区龙山街道的葛村榼子久负盛名,其制作技艺传承了200余年。2019年,葛村榼子制作技艺被列为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兴盛的时候,八成村民都以做榼子为营生,现在还在坚持的有20多户,南葛前街自然村的王承厚和南葛后街自然村的王丕令是其中的两个代表。用榼子可以做出各种图案的饽饽。2024年1月11日,...
匠人眼神专注,手中的刻刀在木头上游走,木屑翻飞,一个个寓意吉祥的榼子跃然眼前。青岛市即墨区葛村榼子在胶东地区又称“饽饽榼子”,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葛村榼子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被评为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高清看青岛 惊艳!来看中山公园初冬美景 冬天没有色彩?来...
在时光的角落里,现年62岁的山东青岛非遗传承人王承厚,用他的双手和刻刀,守护着葛村榼子制作这门古老而传统的技艺。#非遗 #葛村榼子 #手艺 #青岛旅游攻略 #青岛旅游 在时光的角落里,现年62岁的山东青岛非遗传承人王承厚,用他的双手和刻刀,守护着葛村榼子制作这门古老而传统的技艺。#非遗 #葛村榼子 #手艺 #...
葛村榼子,是即墨当地久负盛名的民间木雕工艺品,又称“饽饽榼子”“果模”“糕饼模子”“榼花”等,是一种带有花纹图案的模具,用来印制面食,因产于青岛市即墨区龙山街道办事处葛村而得名,传承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年关将至,年味越来越浓了,越来越...
青岛市即墨区葛村榼子:刻刀飞转 匠心流传 匠人眼神专注,手中的刻刀在木头上游走,木屑翻飞,一个个寓意吉祥的榼子跃然眼前。青岛市即墨区葛村榼子在胶东地区又称“饽饽榼子”,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葛村榼子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被评为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