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老十针是由王乐亭老先生根据治疗胃病设计的。老十针的发明是针对身体的上中下脘、双天枢、双足三里等...
“老十针”侧重于中脘、气海、足三里。 二、老十针各穴解说 1、三脘:上脘、中脘、下脘,统称为三脘。上脘穴,位于胃上口,属胃络脾,为足阳明、手太阳、任脉之会。能开胃腑受纳之门,饮食水谷得以入胃。下脘穴,当胃之下口,为足太阳、任脉之会,能温通胃肠,益气降逆。中脘正当胃脘中间,为手太阳、少阳、足阳明...
王老治疗胃肠病是根据李东垣《脾胃论》中的补中益气与补中益气汤的方义,设计了“老十针”,根据方义,施之于针穴。 即上中下脘、气海、对天枢、内关、足三里。它的作用是调中气,健脾,理气,和血,升清,降浊,调理肠胃。结合其他兼症,灵活掌握,可随意加减,但是以“老十针”治疗肠胃为主。“老十针”侧重于中脘、...
老十针:主治中风卧床时间过长,食欲不振者。 老十针从各穴的功效可以看出,可以治疗各种久病而成的虚证以及身体的调理。比如慢性胃病,胃脘痛,中风后遗症的调理,最近我遇到一例面神经麻痹半年的患者,在请教著名老教授。老教授回答如下:“面瘫半年,现在先用老十针调身体,然后再扎阳...
一、补阳通络灸(老十针艾灸法)定位与功效 老十针包含十个重要穴位,分别是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双侧天枢、双侧内关和双侧足三里。这些穴位在人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各自独特的功效。上脘、中脘、下脘:这三个穴位位于腹部正中线,分别距肚脐上方5寸、4寸和2寸。它们是调理脾胃的重要穴位,能够增强脾胃功能,...
②“老十针”。 操作方法: 首先针刺处方①,针刺后不留针;然后针刺处方②,留针20min后起针。经针刺1次后呃逆停止,继续选用处方②治疗5次后患者精神好转,纳食佳,睡眠好转。 按:呃逆中医认为责之脾胃运化失司,气机失于调畅,逆气而发,应用处方①醒脑开窍,镇静...
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通常遵循特定的下针顺序。老十针是针灸中的一种常见手法,其下针顺序一般为:首先从头部开始,接着是颈部,然后是背部,最后是四肢。这种顺序有助于逐步放松身体,促进气血流通。 在进行老十针治疗时,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调整下针的顺序和深度。例如,如果患者有头痛症状,可能会...
中医治疗中强调治病必求于本,王乐亭教授提出了“治其本,以胃为先”的观点。组方:中脘,上脘,下脘,气海,天枢(双),足三里(双)内关(双),主要作用就是调中健脾,理气和血,升清降浊,调理胃肠。“老十针”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消化系统疾患,无论其寒热虚实均可应用
老十针 组方:中脘、足三里、上脘、下脘、气海、天枢、内关。其中中脘、足三里为主穴,其余为配穴。中脘为六腑之会、胃之募穴,取之可助消化水谷、温通腑气、升清降浊、调理中州;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用补法有健脾和胃、益气升清之功,用泻法有降逆化浊、通调肠腑之效。
老十针 “老十针”是王乐亭老医生从多年医治肠胃病的实践中,总结出的有效的针灸处方。以“治其本,以胃为先”的学术观点为指导,在胃痛、腹痛、腹泻、便秘等胃肠病的治疗中选用针灸疗法,如果处置得当,往往效如桴鼓。 老十针的组成 王乐亭老医生治疗常见的胃肠病,开始也多选用中脘、气海、内关、足三里等穴位,结合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