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的粮食工作者,都知道这个小故事:1962年秋,周恩来总理请张爱萍、钱三强、王淦昌、邓稼先等研制两弹的领导、专家谈工作,而后请他们吃饭。饭后,秘书说,总理请客是自费,但粮票是定量的,没有多余,所以请你们每人交一两粮票。正因粮票如此珍贵,许先国格外珍视经手的一张张粮票,因为它们牵系着普通群众的温饱。
1960年7月,全国最后一个不收粮票的地区一一北京也因粮油副食供应紧张,宣布饮食业将实行凭票供应。粮票变得越发珍贵了,甚至出现了最小面额为1钱的粮票。那是1960年南京发放的粮票。1钱能买什么呢?原来饭店卖炸油条,每根收3钱粮票,如果有人拿1两粮票买3根油条需要找他1钱粮票...
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城里的人们发现,粮店里多了一个“议价柜台”,开始出售议价粮。所谓的议价粮,是相比国家统一定价的平价粮而得名。议价粮价格可按市场需求浮动,购买不受粮票限制。随着粮食供应的增加,粮票也逐渐不再占据人们生活中至关重要的地位。1993年5月10日,北京市宣布取消粮油票,伴随着人们走...
粮票的故事1 粮票的故事—中国38年之久的"票证经济" 票证制度的本身并不能促进经济发展,它不过是特殊时代背景下的产物。改革开放之后,物质慢慢丰富起来,曾经严格的票证制度越来越松动 上个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对于刻板而贫穷的计划经济时代惟一的记忆,就剩粮票了。上小学时,家里给的早点钱,...
南京市发放的1钱粮票 后来,最困难的时候过去了,江浙等鱼米之乡吃饭和买点心也可以不要粮票了但每斤要加两角钱。无价的粮票似乎变成了有价的证券,于是有人开始倒粮票赚取差价或换东西。农民往往拿鸡蛋跟城里人换粮票。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形势的好转,国家关于粮食统销统购的政策出现了松动。
小小粮票,可谓见证了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走过的那段艰苦奋斗的岁月。方寸之间,更包含着我国经济向富足繁荣迈进过程中党和人民付出的努力与汗水。“票证时代”已然过去,星火未来正待我们奋勇争先! 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陈列着一份1933年中央革...
【故事一】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上小学一年级时,在西营子供销社吃过一条没用粮票购买的麻花。现在回想起来,仍记忆犹新,甚至是回味无穷,它是我迄今为止,吃过最香最香的一条麻花。那时候在农村上学,每天要步行5公里的路到西营子学校去念书,学校北面是供销社,它是我们去学校上学的必经之路。常记得,每天从...
对于今天的年轻人而言显得陌生而神秘,习惯了物质生活丰富的现代生活,粮票的那段时光年轻人已经无法深切体会,但对经历过那段历史的老人而言,它却亲切而又沉重。在那个物资匮乏年代,粮票带领中国人一步步走出了困境,就是因为有了粮票,国家才能够让原本就无法满足人民日常生活需要的粮食有计划地分配到每个人的手中,让中国...
粮票的故事:一张薄薄的纸,载着满满的回忆 11月17日,“从追随到引领——中国零售业40年变迁图片展”开幕式在北京-前门北京坊启幕。开展首日起,“支付方式变迁”展区就被人群重重包围,大家纷纷驻足观看,拍照留念,重温那个特殊年代的记忆—— 今天,爷爷带我来到一个人山人海的地方...
出生在河北农村的韩章,一直记得自己与36 斤粮票的故事。12 岁那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县里的重点初中。全家人看着入学通知书高兴万分,只有父亲一人闷闷不乐。原来,县里的初中吃的是“商品粮”,学校要求每个学生按月交36 斤粮票。 韩章的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没有国家发给的粮票,唯一的办法就是用全家的口粮去粮店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