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指尖上的济宁 | 席编】 席编是一门古老的手艺,用红、白两色的高粱秸篾条,交叉编织出不同纹饰的图案,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寻美文化里的济宁 - 更济宁于20240619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1403.4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他总是一声不吭地编竹器,一根篾条,在刮刀与拇指间来回抽拉,厚薄均匀,全凭手感。他的活非常精细,竹家镇的各家各户,至少有一件出自独路头的竹器。篾席、眠床、竹人、竹马,样样美观,经久耐用,还有的编入了各种各样的花纹。据说,他编的竹器,陈列在县城店铺的货架上。不过,独路头连县城...
2018年7月摄于四川省岳池县排楼乡 老人一生打簸箕,从十岁就开始编簸箕达达,十五六岁就从砍竹子、划篾条编制等独立完成一个簸箕,就这样一编就是50年。 老人叫隆学安家住四川省岳池县排楼乡三王庙村,一门打簸箕手艺达到炉火纯清的地步,六七十年代,家里穷买不起煤油照不起煤油灯,全家都只能在黑夜里摸摸黑打簸...
驻村干部老刘敲开三叔的门,编竹席的篾条正在三叔手中不停地跳跃。老刘一说,三叔才知道他被镇上定为小康示范户了。明天,县上小康工作检查组一行将到三叔家检查,老刘先来“踩点”。老刘从包中摸出一块明晃晃的小康示范户的牌子,找来一条凳子,爬上去,麻利地钉在三叔的堂屋前,拍拍手上的灰,说,成了!成了!
对剖再对剖,一颗圆柱形的竹子不一会儿便被肢解成无数根的篾条粗细均匀、青白分明。这就是篾匠最重要的基本功,劈篾。③篾匠活是一门细致活,也是一门技术活。④在我的记忆中,我们村就有一个优秀的破落篾匠。他会编一些常见的工具,手艺不错,很受欢迎。也因此每到农忙季节,来家里请他编...
三叔驻村干部老刘敲开三叔的门,编竹席的篾条正在三叔手中不停地跳跃。老刘一说,三叔才知道他被镇上定为小康示范户了。明天,县上小康工作检查组一行将到三叔家检查,老刘先来“踩点”。老刘从包中摸出一块明晃晃的小康示范户的牌子,找来一条凳子,爬上去,麻利地钉在三叔的堂屋前,拍拍手上的灰,说,成了!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