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的章惇搭档激进的蔡卞,导致其斗争手段不断加码,打压政敌无所不用其极,这也使得章惇生前身后声名狼藉。苏轼也有偏激的一面,但是政治观点相对平和。他与章惇性格互补、才华互补,本该联手干出一番事业,造化弄人,他们却成为了对手。章惇与苏轼虽然分道扬镳,但是他们都无愧一代人杰,一个在海角天涯,一...
苏轼与章惇,曾同时在陕西为官。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苏轼被分配到陕西凤翔府担任判官,而章惇此时也被派往陕西商洛担任知县,两地相邻,两人因此结交熟识,结为好友。宋嘉佑二年(1057),章惇与苏轼同榜高中进士。但在那次考试中,章惇的族侄章衡(1025-1099)获得状元,章惇耻于自己的名次在侄儿后面,居...
即便以王安石带头的新党,排挤苏轼所制造的乌台诗案,在众人纷纷与苏轼划清界限的时候,章惇都是直接站出来,伸以援手,搭救自己的好友的。 当时的副相王珪因为嫉妒苏轼的文采,在朝堂之上污蔑苏轼,也是章惇站出来,反驳王珪说:“你是不是想倾覆别人的家族?”而王珪辩驳是听别人说的,也让章惇的“别人的口水你也吃吗?
章惇,因为自己曾经遭到反对派的排挤和打击,他上台后,便利用推行新法任免官员时,大肆对曾经反对过他的官员进行报复。他把已去世的宰相司马光的牌坊拆了,甚至动员皇帝对司马光开棺鞭尸。同时,因为苏东坡以前反对过变法,章惇便毫不手软地将苏东坡贬至惠州,后又将苏东坡贬至海南,这时,苏东坡已经...
它的积极意义早有公论,无需赘言。此时敢干能干肯干的章惇自然深为神宗皇帝和改革领袖王安石的倚重,成为新党的中坚力量。 而苏轼,按照后代人的研究,大多数人把他归为旧党人物,只是他是一个连自己阵营里的人都不喜欢的一个旧党中人。 元丰二年(1079年),时任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说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在谢...
变法与反变法,章惇与苏轼都毫无意外地卷入其中,章惇成为新党的骨干,而苏轼则被视为旧党的一员。 政见不同,父子兄弟都会反目成仇,何况朋友。王安石与司马光都是才高八斗,两袖清风,不蓄财,不纳妾,本来惺惺相惜,但是在变法与反变法的斗争中,一对好基友从此化友为敌,反目成仇。
章惇出现在苏东坡的人生中,并非敌人,而是同登进士科的同年好友。 嘉祐元年(1056)五六月间,二十一岁的苏轼与父亲苏洵、弟苏辙同出眉州,赴京师赶考。而章惇,本是建州浦城(今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人,但他的父亲章俞已举家移居苏州,也在同一年,二十三岁的他进京赶考。
我没有看到史书里有苏轼关于此事的一点记载。 当年章惇没有囿于理念的不同,而是明辨是非。在苏轼入狱受审时,无惧政治的风险为好友仗义执言。而今章惇落难,苏轼虽没有像弟弟那样落井下石,却也只是袖手旁观,而没有伸手救援。 甚至当苏辙连章弹劾章惇,已经牵涉到人身攻击时,他竟也没有为章惇发一言。
其实,章惇与苏轼曾为至交,情同手足,可惜苏轼曾被章惇构陷,几乎置于死地,两人的友谊最终“分道扬镳”,难以收场。 那么,章惇与苏轼到底有什么恩怨呢? 两人早期的友谊 苏轼与章惇同为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中进士后,苏轼授凤翔府签书判官,两年后,章惇也授陕西商洛令。二人的官位差别不大,且做官的地方也相邻...
让我们回溯一下苏轼与章惇交往的大致过程,也许就能捋出一条清晰的线索:曾经最亲密的友人,为何成了主导苏轼晚年凄惨命运的最凶残的敌人? 最亲密的友人 嘉佑二年(1057)三月,宋仁宗御崇政殿亲试礼部进士,章惇与苏轼同榜高中。在此次礼部廷试中,章惇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