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乐松:重返经验的可能性——中国哲学的哲学史底色及其反思 摘要:哲学学科在中国的建构以哲学史叙述为基本形态。哲学史的叙述为中国哲学引入了哲学的规范性和问题框架,也使得哲学实践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中国思想传统中的规范与方法。来自西方的哲学规范和问题框架将在历史世界中发生的、朝向恒久之道的经典世界转变为思想...
关键词:哲学史 历史性 即事言理 经验世界 作者程乐松,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暨哲学系教授(北京100871)。 毋庸讳言,从学科创立和学术研究的历史看,哲学在中国呈现出双重的哲学史特性:一方面中国哲学学科是以哲学史为出发点的,中国哲学以哲学史框架的建构登场;另一方面经历复杂变化且内容丰富的西方哲学也以极快的速...
与此同时,思想文本的解读方法并不能指向中国当下已经与世界融合的现代世界。双向地远离经验世界,可能让中国哲学既失去在时代中激活经典的能力,又缺乏用经典中的历史世界为理解当下提供视角的可能性。我们因此尝试提出重返经验——经典世界与当下生活的...
本次讲座中,程乐松教授将讲解“采百家之长,成一家之言”的个中技巧,介绍提高个人写作能力的可行途径,帮助同学们完成从阅读到写作的“跳跃”。 嘉宾介绍 程乐松,2005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获博士学位,嗣后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及北京大学。现任...
作者程乐松,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暨哲学系教授(北京10087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2023年第10期P124—P140 责任编辑:莫斌 毋庸讳言,从学科创立和学术研究的历史看,哲学在中国呈现出双重的哲学史特性:一方面中国哲学学科是以哲学史为出发点的,中国哲学以哲学史框架的建构登场;另一方面经历复杂变化且内容丰富的...
程乐松,2005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获博士学位,嗣后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及北京大学。现任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22年度)。主要研究领域为早期道家思想、中古道教、...
论文成果: 王羲之书帖中所见的“五斗米道”——中古士人道教信仰形态之一探 从语义困境到理论潜力——中国本土宗教学理论建构的“术语”问题 信仰的公共知识基础——两汉时期宇宙图式的信仰价值 素王、方仙与赤龙——谶纬中所见的儒家与道教之互动 鬼之仙途:道教视阈中的观念演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