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
鲁迅的《社戏》简析 戏并不好看,但却包含着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社戏》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之一,作于1922年10月,作者少年时代在农村看社戏经久不忘,到了成年,在北京看的京戏却索然无味。作者在回忆对比中赞美了农民子女的优秀品质,给读者留下了质朴,温厚,可爱的农村小朋友的形象,农村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乐土,可...
《社戏》鲁迅 篇1 教学目标 1.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 2.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感知本文的人情美,风情美,从欢快活泼的写人、叙事、绘景中领悟作者对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恋之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1.扫除字词障碍。 2.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列出...
这时的鲁迅正生活在军阀黑暗统治下的北京。他日夜忧国忧民,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而矢志不渝地战斗着。《社戏》就是鲁迅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写了“我”二十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小村庄看社戏。课文节选的是...
《呐喊》最后这篇《社戏》,画风大变,大写特写幸福的童年,这大概就是鲁迅本人对“救救孩子”这声呐喊的回应吧。本文出处:《中国文学课》,陈思和、郜元宝、张新颖等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20年8月版。用《社戏》来做《呐喊》的收官之作,真是最恰当不过 一部《呐喊》,是以《狂人日记》“救救孩子——”的呼喊...
【作品简介】 《社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写于1922年的短篇小说,发表于同年12月《小说月刊》第13卷12号,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收在《呐喊》中的《社戏》,是小说,也是回忆童年生活的美丽的抒情散文。 《社戏》借助形象化的、凝炼含蓄的、富有音乐性的语言,把富有特征...
鲁迅《社戏》原文阅读 篇1 我在倒数上去的二十年中,只看过两回中国戏,前十年是绝不看,因为没有看戏的意思和机会,那两回全在后十年,然而都没有看出什么来就走了。 第一回是民国元年我初到北京的时候,当时一个朋友对我说,北京戏最好,你不去见见世面么?我想,看戏是有味的,而况在北京呢。于是都兴致勃勃的...
《社戏》字里行间洋溢着乡民们人性中的纯真善良、朴实无华,以及美好的人际关系,美好的生活情趣,以至让成年后的鲁迅回忆起来倍感亲切与温情。二、鲁迅的乡愁,是对儿时心灵乐土和精神家园的深深眷恋 西方哲学家诺瓦利斯说过,哲学就是怀着永恒的乡愁寻找家园,从鲁迅《社戏》里我们也能看到这种致命的乡愁与绝望的寻找...
1、鲁迅社戏课文社戏作者:鲁迅 我们鲁镇的习惯,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 当家,夏间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 建,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 了,只得在扫墓完毕之后,抽空去住几天,这时我便每年跟 了我的母亲住在外祖母的家里。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