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感知自己的生命经历,深度挖掘意蕴,写出的作文,必然独特。作文的立意,会更深刻、更丰富,更有高度。 说明:本文引用的作文均出自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出版的《生命的共感》 萧萧,本名肖孝平,男,虎门外语学校语文老师,语文...
鸡蛋在妈妈手里渐渐冷却…… 【本文选自长江出版传媒出版的《生命的共感》】 【升格点评】 升格后的作文,用妈妈长长时间攥着一个煮鸡蛋来开头、结尾,强化了妈妈对她父亲的思念,表现妈妈童年的辛酸,以及作者对妈妈的心痛和理解,让读者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生命...
大自然中的草木山石、自然现象的风花雪月无不成为诗人感情的寄托,心灵的归宿,这源于人与自然的生命共感。刘勰《文心雕龙•物色》中表明: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 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这种人心与外物的感应,现代学者叶嘉莹认为是人与自然的生命共感,它的存在、交替变化与生生不息的力量,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体认得到...
《生命的共感》这本书说的“以心观物”中的“物”就是写作前要观察的对象,一般是人、事、物、景,有时也是议论文议论的对象。“以心观物”,就是说我们写作获取材料不只是用眼耳鼻舌身这5种感官来获得,更重要的是用”心”来感知。比如写一个人,肯定不只是写当下的外貌、语言、动作,而是把这个人过去和当下...
——《生命的共感》之《突破》 五 【结尾一】明明我赢了,但我感觉我才是最彻底的失败者。当初,虚荣的尘埃,蒙蔽了我的心,我差点做了一个小肚鸡肠的伪君子。是他让我明白:以一颗光明的心,去面对生活,人生更美好。 【结尾二】寒夜清明,月华如水。走在回家的路上,我那颗被虚荣蒙蔽的心,又变得空灵澄澈了。
生命的共感 下午,暖阳高照,伏案读书,突然很想认真思索人生、读书、古代文学之于我的意义。叶先生曾说:“ 学古典诗歌的无用之为用,其可贵之处,正在与此,我是说有一种生命的共感。”这种生命的共感,与物同情,似是一种认同感,归属感,生命相惜的波感。
第二·创作论1生命的共感2自己发现的欢喜 612023-08 6 第一·4精神分析5人间苦与文艺6苦闷的象征 462023-08 7 第一·創作篇-1两种力2创造生活的欲求3强制压抑之力 882023-08 8 前言 752023-08 查看更多 猜你喜欢 3.4万 生命的完整(第二部分) by:尘中尘_8i 2038 生命的重建 第二部 by:Hy沛艺 2326...
生命的共感 阅读过程中应该有生命的体验。 人,既有理性的目标(或者说理想),也有本能的欲望。目标或欲望实现,就愉快;反之就痛苦。这中间又有不同层次感受,如焦虑、忧愁、悲伤等等。不同性格的人,在同一境遇中又有不同的感受。比如逆境中,坚强的人,乐观;懦弱的人,忧愁;...
非常开心看到肖老师能将三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凝聚成一本书,这是一本生命的共感,是一堂可以读的语文课,...
下午,暖阳高照,伏案读书,突然很想认真思索人生、读书、古代文学之于我的意义。叶先生曾说:“ 学古典诗歌的无用之为用,其可贵之处,正在与此,我是说有一种生命的共感。”这种生命的共感,与物同情,似是一种认同感,归属感,生命相惜的波感。能写出好词的词人尤其是女词人,身世必定坎坷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