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欲之辩”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宋代以后更成为哲学和伦理学所讨论的基本问题之一 宋代的朱熹认为“天理存则人欲亡 人欲胜则天理灭” 明代王阳明也要求人们“静时念念去人
“理欲之辩”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宋代以后更成为哲学和伦理学所讨论的基本问题之一。宋代的朱熹认为“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明代王阳明也要求人们“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这反映了( ) A. 两者都重视道德在个人修养中的重要性 B. 两者都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性地位 C....
1【题目】理欲之辩,是传统儒家思想中一个重要问题。明清之际,思想家李贽猛烈批判了程朱理学理欲对立的观点,认为人欲即是天理,人的欲望是真、善之物,肯定人的私欲是合情合理的;王夫之也认为“理欲皆自然”,天理存于人欲之中,这反映了(A.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人性解放的要求B.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C.对封建君主...
国学经典解读 戴震研究专题(五)理欲之辩:义理之学的价值 核心 下三.自然与必然:对理、欲思想的深层次诠释 在中国思想史上,一个概念所确定的内涵与外延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往有所扩 大或缩小,加上中国传统的经典诠释特点,对一个特定的概念范畴,往往是不同 的思想派别或不同的思想家都在使用它,因...
义利之辨是指在具体的情况下,应当从义利和利益两方面来衡量一种行为是否合情合理,而理欲之辩则是建立在义利之辨之上,指人们评判行为应当以逻辑推理和辩证思维来提出这种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以及这种行为是否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正面的影响。 首先,涉及义利之辨的行为,应当是有利有弊的,由此可以判断这种行为是否值得去...
由此提出“理也者,情之不爽失也,未有情不得而理得者也”(同上),并以“正情遂欲”为理想人格的标准,“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与某书》)。戴震的见解比前人较为全面与深刻,是中国古代理欲之辩较为正确的总结。 5楼2012-04-15 08:07 回复 张29 密云不雨 13 (上述...
此处刚欲之辩,可谓理欲之辩之先声。夫子在此标明之态度,在教君子克胜一己之私欲,方能具成刚德。“克己复礼为仁”,克胜一己私欲,一心求仁道,这就是宋明理学家们思想中的“存天理”。而夫子这里的“欲”,当然也是指私欲,即违仁之欲,绝非一切自然欲望。这也是宋明理学家们之同调。抛砖引玉,以下便是正文:1...
【解析】示例“存天理,灭人欲”所倡导的抑制物欲的思想,使人类修心禁欲,从而减少了人类对资源的消费,进而减少了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客观上实现了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我们的先人正是在“存天理,灭人欲”的约束下,抑制了人们的需求,培养了节俭的美德,减少了人类对生物圈和地球的破坏,从而把一个和谐而美好的...
理欲之辩 “天理与人欲之辩”的简称。中国哲学史与伦理思想史中关于道德规范与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的论辩。最初见诸《礼记·乐记》:“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已有把“天理”与“人欲”对立的倾向。但又认为“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国学经典解读 戴震研究专题(五)理欲之辩:义理之学的价值核心 下 三.自然与必然:对理、欲思想的深层次诠释 在中国思想史上,一个概念所确定的内涵与外延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往有所扩大或缩小,加上中国传统的经典诠释特点,对一个特定的概念范畴,往往是不同的思想派别或不同的思想家都在使用它,因而同一个概念,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