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水平揭示金属核心和表面结构对增强金纳团簇近红外发光的影响 鉴于此,清华大学王泉明教授和四川大学万贤楷研究员合作,利用混合配体保护策略,成功制备了表面结构与组成相同仅金属核结构不同的[Au28(p-MBT)14(Hdppa)3](SO3CF3)2(1)和[Au21(m-MBT)12(Hdppa)2]SO3CF3(2)。团簇1的近红外PLQY是团簇2的30...
近日,清华大学王泉明教授课题组发展了一种“从团簇到团簇”的合成策略,实现了Au25的便捷高产率宏量合成(图1),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Angew. Chem. Int. Ed.,(DOI: 10.1002/anie.202103290)。 图1. “从团簇到团簇”的合成策略(来源:Angew. Chem. Int. Ed.) 王泉明教授课题组简介 王泉明教授课题组主要从事金属团...
为了在预组织空位点的同时确保团簇的稳定性,清华大学化学系王泉明教授课题组提出了“表面几何错配”的策略:当大位阻的Ph3P和平面的dpa (Hdpa = 2,2'-二吡啶胺) 同时作为团簇的外围保护配体时,由于配体几何空间的不匹配,会降低团簇表面...
近日,清华大学王泉明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周蒙教授合作报道了报道了一种合金金属纳米团簇 Au16Cu6(tBuPhC≡C)18(Au16Cu6)(其中tBu是叔丁基,Ph是苯基),它与Au22(tBuPhC≡C)18(Au22)构造相同,并在室温(RT)下的溶液中NIR区域显示出...
王泉明教授课题组通过发展理性合成策略对团簇的发光核心进行保护,以避免溶剂、氧气等物质对发光的不利影响,从而实现溶液中团簇的强磷光发射。通过对团簇C@Au6外围的有机膦配体上引入两个吡啶基团,从而形成十二个氮配位点,可以进行团簇的分步合成。如下图所示(图中省略有机膦配体),先利用八面体金属核心的上的...
鉴于此,清华大学王泉明教授和四川大学万贤楷研究员合作,利用混合配体保护策略,成功制备了表面结构与组成相同仅金属核结构不同的[Au28(p-MBT)14(Hdppa)3](SO3CF3)2(1)和[Au21(m-MBT)12(Hdppa)2]SO3CF3(2)。团簇1的近红外PLQY是团簇2的30倍,结合一系列已报道的近红外发光金纳米团簇的构效分析,表明电...
王泉明,男,1989年9月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博士,曾任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现任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泉明研究领域为金属团簇化学。人物履历 教育背景 1985-1989 厦门大学化学系,学士 1989-1992 厦门大学化学系,硕士 1998-2001 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博士 工作履历 1992-1998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