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桅:建议推动区域性组织加入“一带一路”倡议 2024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新的十年的开端。3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王义桅在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接受京报集团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已经与152个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建议后续可以进一步推动...
通过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带一路”的共同现代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的新形态,这就是它最重要的文明逻辑,不能用过去熟悉的西方文明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来理解“一带一路”,从而认为“一带一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挑战。
第二个是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签不签“一带一路”成为了中国和世界关系好不好的一种写照,也是一种独立性的写照。现在全球霸权国家,地区霸权国家和地区大国,或者世界大国签的还比较少,没有这种理念的大部分的国家都和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这是对世界体系的一种检验,(1)它推动了全球...
王义桅:“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同推动国际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为加强全球互联互通、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当前世界正处于关键转折点,此次盛会的召开,向世界传递出各国团结、合作、共赢的积极信号,为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发展...
王义桅在提到“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合作机制时,就提到了斯梅代雷沃钢厂的例子。“此前的几百年时间里,可以说世界的发展大部分是由欧美国家在引领。这些国家的近代技术、科学、工业起步比较早,也占据了率先发展的优势。”王义桅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新型工业化国家。“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间的...
王义桅表示,“一带一路”给世界带来最大的变化首先是观念上的转变。过去,世界各国认为现代化只有一条道路,就是西方的道路,对西方现代化理论深信不疑。现在,“一带一路”倡议取得成功,使各国意识到应该走符合自身国情条件的发展道路,提出有自己特色的发展倡议,从而打破了对西方的迷信。其次,在“一带一路”...
新京报讯(记者耿子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多以来,“一带一路”的农业合作,正在持续走深走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表示,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国与共建国家的农业合作持续加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受访者供图 王义桅认为,粮食安全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推动走向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新型全球化,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最现实的使命 过去都是各种不同的文明,近代以来,欧洲率先实现工业化、现代化之后,就把自己说成是唯一的文明。文明从复数变成了单数,成为了普世文明。其他国家只能学他们。要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每个国家都要找到自信,不是简单的西化...
共商共建共享、开放绿色廉洁、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指导原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将这些原则进一步机制化,促进“一带一路”合作实现高质量发展,正是共建的机遇与使命。
为配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召开,光明网将于近日分别刊发,以飨网友。访谈对象:王义桅,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访谈人员:薛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薛力:对共建“一带一路”十年的整体评价是?王义桅:“一带一路”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