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译文:而真正长久的大道,是领悟的人,才能得到的呀!不是别人能够送给你的;所以,能够真正领悟大道的人,简单一句话来说,就是经常身心保持清静的人了!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
可见大道是无处不在,有迹可寻的。我(指太上老君)不知道他的名,因领悟了他的真道,知道了他的名字叫做道。道,有清浊动静之分。 清是浊的源头,天既为清,地上万物都是依靠天生养,动是静的根基,动即是静,乃是不明其速。 人若是能清静,天地万物皆可明白。人的神喜好静,但是心却搅扰不静。人的心喜好静,...
最后祝愿每个人都能“真心清静道为宗”,发心向善,以经戒为师,以万物为师,以贤人君子为师,以每个人的长处为师,以证得“清静无上之大道”为我们终生的追求。
欲望不生,就是真正的清静。 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注解】以真常之心去应对万物,就能得到真常之性。常保持应对事物的清静之心,就能达到常清静的状态。这就是太上老君清静经所要传达的核心思想。 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
译文:既然能达到如此的清静,就可以渐次的步入真道了。既然得入真道的门径,便可以说是得道了真道。虽如此说,确乎毫无所得,还必须普化有情,同登彼岸,方可称为得道。能悟透了这个道理的人,才可以传布圣人的心法。 11、原文:太上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着之者,不明道德。
清静经 王菲 - 栾树·之礼 《清静经》 1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清静经》,全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一卷。作者不详,是道教炼养术重要资料之一。道教称老君西游龟台之时,为西王母说常清静经。后经仙人转传,为葛玄所得,笔录而传之于世。即葛玄曰:“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于世书而录...
《清静经》本来就是以清静为重点的,所以正确理解无情非常重要。 修道人都知道淡泊名利、恬淡虚无,这是经典中常提到的,也是需要通过修炼才能达到的。因为不容易做到,所以也就经常成为一种形式和口号了。喜欢名是人的本性,作为世俗中人一生中就两个目标,一个是利,另一个就是名。不管虚名也好,实名也罢,名对人来说...
清者浊源动静基.人常清静天地悉.人神好清心扰之.人心好静欲牵之.常遣其欲心自静.澄其心意神自清.六欲不生三毒灭.内观心形物皆无.三者即悟见于空.无无既无湛常寂.寂无所寂欲难生.欲既不生即真静.真常应物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如此清静渐入道.既入真道为得道.道已虽得实无得.为化众生为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