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成都】诗圣的流寓之地,成都杜甫草堂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唐·杜甫《狂夫》 成都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是唐时大诗人杜甫流落蜀中的寓所。子美先生先后在此寓居四年,在此创作诗歌无数。后...
成都杜甫草堂因诗圣名扬天下。 广德年四月严武去世,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告别成都,后经三峡流落荆、湘等地。至此以后诗圣却再没有踏足过蜀中土地,大历五年冬天,诗圣杜甫死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就这样走完了他艰难苦恨的人生历程,怀着忧国忧民莫大的悲痛,抛下了他那些旅泊异乡、谋生乏术的弱男幼女,赍志...
前清遗老流寓之所 1911年,满清政府给推翻了。一群前清遗老,像吴道镕、陈伯陶、朱汝珍、赖际熙等十馀人,从北而南来到香港,而九龙寨城作为中国“飞地”,自然成为流寓之地。他们都是前清粤籍官员,不单学富五车,而且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虽然他们在政治难有很大的作为,但却在流寓之际,积极推动文教事业,对香港历史...
前清遗老流寓之所 1911年,满清政府给推翻了。一群前清遗老,像吴道镕、陈伯陶、朱汝珍、赖际熙等十馀人,从北而南来到香港,而九龙寨城作为中国“飞地”,自然成为流寓之地。他们都是前清粤籍官员,不单学富五车,而且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虽然他们在政治难有很大的作为,但却在流寓之际,积极推动文教事业,对香港历史...
栗川镇古称栗亭,浸润着丰富的人文气息——它是诗圣杜甫在陇右最后的流寓地,也是著名的栗亭砚出产地。 宋代书法家米芾在《砚史》中记载了十九种砚石,栗亭砚石名列其中:“栗亭石色青、有铜点,大如指、发墨不乏,亦有瓦砾之象”“栗玉砚、理坚、色如栗、不甚着墨,为器甚佳”,此外,清代马丕绪《砚林脞录》...
西魏大统(公元535——551年)年间,宇文泰创立府兵制。至隋开皇初年,隋文帝杨坚承袭西魏、北周府兵制。府兵独立军户,其家属随营,居城者住于军坊,居乡者住于民团,不是普通民户。在战争情况下,府兵南征北战,调动频繁,军人家属居处也漂移不定,因此,府兵虽然有家,但“家无完堵,地罕苞桑,...
杜甫草堂坐落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也是在此时所作,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今天的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是中国文学史...
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 “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 (今甘肃省南部)入蜀。靠亲友的帮助,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 “成都草堂“。在这里,诗人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所作诗歌流传到现在的有240多首。由于成都远离战乱...
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和清嘉庆 - 绝对不是句号于20231012
杜甫逃亡记(下)——诗圣杜甫的最后十年,他做了什么?建草堂、任工部员外郎、流寓夔州、无立锥之地病逝舟中。详解《鹿头山》、《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 1903 3 2021-11-11 13:29:07 未经作者授权,禁止转载 您当前的浏览器不支持 HTML5 播放器 请更换浏览器再试试哦~45 20 47 25杜甫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