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的赵鞅在没有得到官方允许的情况下就开始在晋国铸刑鼎,虽然遭到了激烈反对,但是子产和赵鞅的铸刑鼎,是古代变法思想的萌芽,也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对传统贵族阶层的不满,他们打响了颠覆旧秩序的发令枪,铸刑鼎是中国法学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刑法的广泛传播,为后来李悝、吴起、商鞅等人的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强劲...
我们都知道韩非子早年是儒家的弟子,是荀子的学生,后来才开启了法家,和韩非子一样,法家的李悝、吴起、商鞅都是出于儒家的子夏,李悝师从子夏的学生曾申。 李悝变法的核心是以富民为本,以刑罚惩治骄奢淫逸为末,具有儒家精神。魏文侯问李悝,治理国家的原则是什么,李悝说,给劳者衣食,封赏有功的人,推行赏罚得当的政...
李悝亲眼看到,许多达官贵人既无功又无能,只是依仗着世袭的爵禄花天酒地,作威作福,而真正有才能有见识的人却得不到地位,拿不到俸禄。为了限制旧势力的发展,使"食有劳而禄有功",并招揽天下有真才实学的人,李悝决心废除过去遗留下来的官爵世袭制度。魏文侯很支持他,要他起草一个改革方案。李悝针对魏国...
参考答案: 《法经》是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辅佐魏文侯进行变法改革时所制定的刑法典。《法经》共六篇,包括:《盗法》、《贼法》、《囚法》(或《网法》)、《捕法》、《杂法》、《具法》。 李悝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盗法》、《贼法》两篇放在前面,说明《法经》的主要目的是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
中山和上地,都是魏国的边境城市,毗邻秦国的西北边境,所以成为上地守的李悝,时常要和秦人作战。在战场上,他对这个世界的看法自然而然的会发生改变,这个时候,世界在他的面前不再是一滩死水,而是一锅沸汤。寒光凌冽的铠甲,呼啸而过的箭矢,喷涌而出的鲜血,以及负伤将死的哀嚎...在战场上,人命不再是人命...
李悝(公元前455-395年),战国魏国人,是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家,也是前期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魏文候欲求富国强兵,任用李悝为相,力主变法改革,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李悝在魏国主持变法时期,认为当时的法律还比较分散,不成体系,因此他仔细参考了当时各...
以李悝的《法经》及其在魏国的第一次变法为标志,战国法家宣告正式破土而出了。自此之后,这个学派便以空前的历史高度,主导了战国变法潮流的历史走向,使中国原生文明的内涵得到了决定性扩展、决定性提升。多年之后,商鞅入秦变法,携带的法典蓝本正是这部《法经》因此,李悝《法经》的历史作用,某种意义上已经贯穿了整个战国...
他出生于公元前455年,战国时期的卫国人,古代卫国是法家思想的发源地之一,李悝是卫国人,吴起、商鞅、吕不韦都是卫国人。 公元前476年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后,李悝成为魏文侯相,辅佐魏国开国君主魏文侯,推动魏国进行了一系列变法,让魏国成为战国初期最强大的诸侯国。
李悝与《法经》李悝与《法经》就目前史学界和法学界之通说,《法经》是存在的。(《法经》成书于5世纪末)《法经》分为六篇:《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以罪名建立刑法体系。盗:将别人的财产用强力据为己有。贼:指杀人和伤人。具和俱音同,是俱的省笔和借字,也就是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