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断言,从晚清到民国,甚至到今天,从康有为到孙中山,甚至到那位悲观的读者,民智未开,简直可谓跨世纪的共识。譬如,当清廷以民智未开为由缓行立宪,在野的梁启超同样认为“立宪政体者,必民智稍开而后能行之”;当古德诺指出以中国人的民智并不足以支撑共和制的运转,梁启超撰《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驳之,其实早在1903...
譬如,当清廷以民智未开为由缓行立宪,在野的梁启超同样认为“立宪政体者,必民智稍开而后能行之”;当古德诺指出以中国人的民智并不足以支撑共和制的运转,梁启超撰《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驳之,其实早在1903年,他便说过:“共和国民应有之资格,我同胞虽一不具,且历史上遗传性习,适与彼成反比例”,这使“笔端常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