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至今记得毕修勺对他讲的三句话:“第一句话,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第二句话,门,是一点一点打开的。第三句话,这个书不出版,不是我的损失,是中国读者的损失。”他对陈思和说,“我就是学左拉的。左拉说‘我只有一个信仰、一个力量,这就是工作……工作是世界的唯一法则...
1925年毕修勺先生回国,与匡互生、叶圣陶、夏衍等共同创办了上海立达学园和劳动大学,他任法语教师,还兼任上海《革命周报》和《民钟》主编。1941年他还发起捐款,在家乡创办更楼学校,并一度亲任该校高级班语文教学,对家乡教育事业作出不少贡献。 毕修勺先生是我国最早翻译左拉作品的学者。1927年上海出版合作社出版了他的第...
毕修勺就这样被陈诚请来,从武汉到桂林,办了两年半的报纸。毕修勺虽然提出了“一本初衷,抗日到底”的口号,但为了早日返回翻译的岗位,还是辞职了。就是这两年半的总编辑生涯,在新中国成立后,毕修勺多次遭难。 何长工自然晓得这个“书笃头”是冤枉的。因而改革开放的大潮刚一奔涌,他立马写信给中共中央组织部和上海市...
新闻大学( 20 0 0 . 秋)我所知道的毕修勺先生艾以毕修勺先生19 0 2 年10 月 6 日出生在浙江省临海农村一个贫苦家庭, 父亲早逝, 靠母亲勤劳操持家务和变卖田产于19 16 年供他进临海回浦学校读书。19 20 年夏天, 赴法勤工俭学。 先在诺尔蒙地特公学学习法语, 后于19 8 1年进巴黎核诺汽车制造厂勤工俭...
内容提示: 毕修勺: 日 行三千步日译三千字 著名的翻译家、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毕修勺先生, 辛劳一生, 多灾多难, 竟然活到九十高龄。 打听毕老长寿的秘诀到底是什么? 克鲁兄告诉我: 豁达乐观, 淡泊名利; 只知耕耘, 不问收获。 日行三千步, 日译三千字 “君子坦荡荡, 小人常戚戚”, 毕修勺先生心怀宏愿,...
左拉~毕修勺~《土地》 自己拥有的书多是九十年代初拥有的。 认识左拉皆因毕修勺。 爱弥儿.左拉(1840~1902)是法国十九世纪的文学巨匠,更是自然主义文学大师。左拉的自然主义,与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雨果的浪漫主义并称近代法国文学的“三大流派”。 “毕修爵”,18岁,我国最早赴法勤工俭学的留学生之一,25岁成为第一...
《答毕修勺先生书》是吴稚晖所著作品,出自《吴稚晖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作品原文 修勺先生执事:奉赐书,欣悉壹是。依旧瞎忙,稽答至歉。晦安先生看得起我,当我是德先生(系指民主——编者注)的老伙伴。他见我目前一味沈默,就叹惜中国毕竟失去了一个德先生的老伙伴。因为他见报上,有人载我的乱谈...
中新网上海10月29日电(记者 许婧)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与巴金研究会主办的"纪念翻译家毕修勺诞辰110周年座谈会29日在上海举行。 来自江浙两地从事历史、现代文学史和外国文学翻译、研究及毕修勺亲属代表等30余人,共同回顾毕修勺曲折的人生和其毕生致力于左拉作品翻译的岁月。
中新网上海10月29日电(记者 许婧)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与巴金研究会主办的"纪念翻译家毕修勺诞辰110周年座谈会29日在上海举行。 来自江浙两地从事历史、现代文学史和外国文学翻译、研究及毕修勺亲属代表等30余人,共同回顾毕修勺曲折的人生和其毕生致力于左拉作品翻译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