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又被称为武昌首义、武汉首义或辛亥武昌首义。“武昌起义”的说法最早是在起义的第三天(即1911年10月12日),革命党人发布的《黎都督通告各省镇乡地方巡警电》,通电中称“武昌起义,各省响应”,此后“武昌起义”的说法便流传开来。[1] “武昌首义”的说法最早见于1912年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宣言》,其中有“...
武昌起义即狭义的辛亥革命,同时又是广义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后期腐败的统治,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前后的系列事件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影响。 阳夏战争 战斗简介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震惊了清政府,清政府迅速作出反应。1911年10月...
到了9月28日,来自湖南的焦达峰写信给武昌起义指挥部,指出湖南方面的起义准备工作尚未完成。加上黄兴、宋教仁两位关键领导人未能及时到达武汉,情况变得更加复杂。鉴于这些情况,指挥部在10月10日(而不是之前错误的10月16日)调整了策略,决定立即在湖北单独发动起义,这一决策最终促成了武昌起义的历史性爆发。3、临...
武昌起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 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 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 辛亥革命的开端。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 文学社和 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 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党人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wǔ chāng qǐ yì ] 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首义、武汉首义,是指 年 月 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热搜...
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首义、武汉首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清宣统...
辛亥武昌起义是在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一部分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1911年9月14日,在同盟会的推动下,文学社和共进会两个革命团体建立了统一的起义领导机关,联合反清。9月24日,通过召开联席会议,共同推举共进会领导人刘公任军政府总理、文学社社长蒋...
武昌起义是湖北新军中受到孙中山与民主主义思想影响的士兵和下级军官发动,湖北文学社和共进社领导人大都是中国同盟会会员。武昌起义的成功,使中国各地陆续响应革命党人推翻清朝的诉求,最终使清帝在1912年2月12日退位,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的帝制政体,建立中国史上第一个共和国,即中华民国,是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
荣县更是直接独立,成为了全中国第一个摆脱清政府“魔掌”的区县,荣县此举极大地激励了全国各地人民的反抗情绪,此次的保路运动也成为了之后武昌起义的导火索,促进了武昌起义的开展。为了镇压之前各地爱国人士发起的保路运动,尤其是以四川省的反抗,清政府下令指派位于湖北的新军前往四川镇压保路运动,清政府此举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