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仅注意到英国“多里”(Tory)易名为“庚色尔法尔甫”(Conservative)、“非克”(Whig)易名为“类布拉尔”(Liberal),法国政党分为“君党”“民党”及“中立党”,以及德国别出之“克勒里喀尔”(Klerikale,天主教中央党),更通过观察...
从甲午战败到辛亥革命,“政党”概念在中国知识精英中广为传播,成为他们观察政局、表达政见的重要视点,而且摆脱了传统“朋党”的负面形象,成为近代西方代议制政党的专用名称。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发生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以及列宁的无产阶级建党学说,促使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等人完成了从“作为部分的...
在西方学者看来,只有两个以上政党为了竞夺政治权力而不断斗争又不断妥协的制度才能叫作政党政治,中国这样一党长期执政的国家则被贴上种种负面标签。但是只要仔细梳理中国近代政党观念的演变过程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并参照萨托利关于政党类型的经典区分,就不难理解中国政党制度的独特性与合理性。现代西方政党在本质上...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政党观念转型与政治实践探索相互激荡的产物。萨托利指出,近代西方政党本质上是作为国家整体的一部分而出现的,不同政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是代议制的根本前提;及至十月革命爆发、苏俄政府成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为手段、...
广义说来,一切政治学理论研究都离不开对具体政治概念的辨析,作为政治学理论核心内容的国家理论、政党理论、阶级理论、民族理论等,究其实质都是在从不同角度探究这些基础性政治概念例如,以“国家理论”或“国家学说”为题名的大量学术著作,涉及西方近代国家学说、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以及诸多思想家和政治家关于国家的论述...
1.政党国家:权力技术的运用 西方学界对中共历史的研究,往往以解释中国革命何以发生、何以胜利为己任。一种代表性的看法是,农民与共产党之间并不存在天然的共同利益,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共产党首先利用土地革命等社会经济手段去争取农民最初的参与,然后通过强大的组织化力量与传统精英及其他团体竞争在乡村的领导...
例如第四章梳理“政党”概念的译介和演变后,又专节叙述清末民初的建党浪潮和政党政治之幻灭,看起来是为了揭示政党概念对政治变迁的影响,实则未能达此目标。将平淡的政治史描述(该节并未提供多少关于20世纪初政党政治的新内容)嫁接到精彩的概念史考察之上,反而稀释了该书主旨。第五章将“议会”“民主”“共和”“...
政治| 李里峰:政党观念转型与党的创建 1372022-07 3 文化| 陈剑:古文字基础形体研究 1292022-07 4 文学| 陈平原:全集编纂的宗旨,立场与边界 1052022-07 5 文学| 叶晔:从明词到宋词—文学史中从尘埃及其“正大光明” 792022-07 6 社会| 张亚莉:感悟精彩世界 1282022-07 7 文学| 宋炳辉:中国比较文学的当代使命...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对政治学一级学科所涵盖的“党的建设与中共党史”学科方向说明如下:“以政党政治、政党活动为对象,专门研究政党活动规律性,研究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学说及其历史发展,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提高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