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想定和灭尽定都是心行灭静、不转,区别是,灭尽定是不还圣者和阿罗汉圣者暂住解脱入的定,带有对四谛明了的智慧,而无想定是尚未明了四谛的凡夫对入定乐受的贪着。
俱舍论五卷四页云:如是二定差别相者,前无想定,为求解脱;以出离想作意为先。此灭尽定,为求静住;以止息想作意为先。前无想定,在后静虑。此灭尽定,唯在有顶。卽是非想非非想处。此同前定,性唯是善非无记染。善等起故。前无想定、唯顺生受。此灭尽定,通顺生后及不定受。谓约异熟、有顺生受,...
俱舍论五卷四页云:如是二定差别相者,前无想定,为求解脱;以出离想作意为先。此灭尽定,为求静住;以止息想作意为先。前无想定,在后静虑。此灭尽定,唯在有顶。卽是非想非非想处。此同前定,性唯是善非无记染。善等起故。前无想定、唯顺生受。此灭尽定,通顺生后及不定受。谓约异熟、有顺生受,...
灭尽定是罗汉得道的境界,无想定是外道成就的境界,闷绝是凡夫的脑神经大部分停止作用的境界。这三个名称不同,范围也不同。可是在唯识的学理上,它们整个是属于无心位。 所以说,“无想。灭定”,没有提凡夫的闷绝,还谈不上。如果到了无想定,或者进一步,到了罗汉的灭尽定,“染意若无。彼应无别”,染污的第...
六识灭分为暂时灭和永久灭,无想定和灭尽定六识暂时灭,是因为意根暂时不攀缘境界。可是意根并没有放弃五蕴世间,所以还会让六识出生从定中出来。在睡眠时六识灭,是因为意根需要色身休息,这是暂时的,意根心不灭,就会让六识出生再醒过来。昏迷时,是因为色身出现障碍,胜义根不能正常接收六尘,六识不能继续了别,可意根...
此灭尽定,通顺生后及不定受。谓约异熟、有顺生受,或顺后受,或不定受,或全不受。谓若于下得般涅盘;此定所招,何地几蕴?唯招有顶四蕴异熟。前无想定,唯异生得。此灭尽定,唯圣者得 分享回复赞 真佛门吧 government166 净慧长老:无想定和灭尽定无想定是属于外道所修,它没有出离三界。灭尽定则是佛...
samādhi的定与samāpatti的定有什么区别?色界的四禅就是色界的定,与无色界的定,都可以用samādhi来表示。但是如果只表示无色界的定,就可以用samāpatti。还有外道的无想定和小乘的灭尽定,可以用samādhi,但更多的时候用的是samāpatti。samādhi依然是涵盖最广的定,而samādhi的高层次就是samāpatti。
《成唯识论》:由此故知有异熟识。一类恒遍能持寿暖。彼识即是此第八识。
12、为什么说无常是..12、为什么说无常是心不相应行法心不相应所行法,总共有二十四个:得、命根、众同分、异生性、无想定、灭尽定、无想报、名身、句身、文身、生、住、老、无常、流转、定异、相应、势速、次第、时、方、数、和合性、
第四心不相应行法, 略有二十四种: 一得, 二命根, 三众同分, 四异生性, 五无想定, 六灭尽定, 七无想报, 八名身, 九句身, 十文身, 十一生, 十二老, 十三住, 十四无常, 十五流转,(), 十七相应, 十八势速, 十九次第, 二十方, 二十一时, 二十二数,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