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老师评上了副教授主要靠教学实力
“教学型教授”凭实力出圈,别让教学成了教授的副业 30年不评职称的华中科技大学教师杨汉文,最近获评副教授。他长期扎根讲台、兢兢业业,凭借突出的教学实力赢得了晋升职称的机会。而学校对于“教学型教授”的积极评价,也收获了众多点赞。“上课从不念PPT,从来都是写板书,经常给学生开小灶”,学生们的真切话语...
预言10年后“教学型教授”会消失,不免过于武断。随着职称评审权限的下放,各高校纷纷进行职称评审改革,分类管理和评价无疑是大势所趋,高校设置“教学型教授”的目的,就是要打破传统过分偏重科研的单一评价方式。事实也证明,从2005年一些高校开始探索“教学型教授”以来,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加入了这个行列。
但是,要看到美国高校实行“教学型教授”背后的理念,那就是要将教学学术化,因为教学学术存在于学术系统中,本就应该具备学术工作的普遍特征。此外,国内一些高校和美国高校“教学型教授”评价的不同之处,也在于某些细节上,比如,国内高校看重论文数量、核心期刊,而国外并不如此,这也都是值得研究和讨论的。 尽管“教学型...
今年湖北省属高校、高职院校,评上正高、副高职称的人数总共1065人,正高职称中,教学为主型227人,教学科研并重型358人,科研型为主12人,社会服务型6人。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欧阳建平今天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透露了该省第一次实行职称分类评审的结果。课讲得好的,社会服务与技术推广效果突出的副教授今后都有望评...
教学型教授评审条件如下: 课堂教学时数年均108学时以上(含课程实验学时),或英文授课满54学时。 完整指导过2名以上硕士研究生,协助或独立指导过至少1名博士研究生,效果良好。 任职以来,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检索论文5篇以上,其中一篇发表在高水平的国际期刊上;或发表过2篇高水平文章。 任职以来,作为主要...
安心教学也可评教授,显然是对高校“重科研、轻教学”评价体系的纠偏与优化。一段时间以来,“教得好不如写得好”“科研是自留地,教学是公家田”等论调很盛,甚至有人预言,未来“教学型教授”注定会走向消失。而之所以会有此类偏见,很大程度在于高校教师评价的“指挥棒”太过单一,“唯论文”导向广泛存在。必须承认,...
教学型大学要不要做研究呢?当然也应该做。不一定是做科研,也可以是教研。 但事实证明,教研需要以科研为基础,没有科研经验积累的教研一定是肤浅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型大学的教授也应该适当做点科研。 因为任何学科都经历了从开始产生到逐步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
完善基于教学学术的教学型教授评聘可进一步建构教学学术的合理认知,充分发挥教学学术共同体的作用,丰富教学实践成果。1.建构教学学术的合理认知 教学学术具备学术的特征,但不能偏离“教学”的轴心。教学学术的根基与主脉在于“教学”,而非“学术”。学科学术研究强调直接的显性化的成果。而大学教学学术的本质属性指向...
从这个角度说,设置“教学型教授”的岗位,背后也有着让大学夯实育人本位的逻辑。当然,以教学为本不是“不要论文”“不要科研”,从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看,越是高水平的大学,往往对教师的科研要求越高。既不将二者断然绑定,也不畸形分离,提高标准、保持弹性,才是涵养大学精神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