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施“历物之意”的第⼀事说:“⾄⼤⽆外,谓之⼤⼀;⾄⼩⽆内,谓之⼩⼀。”稷下黄⽼学派也有“其⼤⽆外,其⼩⽆内”(《管⼦•⼼术上》)的说法。惠施的第⼀事可能是从稷下黄⽼学派来的,但其意义不同。稷下黄⽼学派所说的“⽆外”、“⽆内”是形容“道”的;...
或许有人会说,从生到死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这是把生做出生解,在惠施的这句话中,生应当是活着的意思。当某物死时,生死只在一瞬间,死的前一刻是生,生的后一刻便是死,因此“物方生方死”。庄子可能引用了惠施的这个思想并做了道家的解释,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没有生就没有死,没有死就没有...
惠施十事 惠施“历物十事”解析 (一) 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二) 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三) 天与地卑,山与泽平。(四)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五) 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六) 南方无穷而有穷。
历物十事是先秦名家学派惠施提出的十个命题。惠施的著作已经全部佚失。现在能见到的历物十事出自《庄子·天下》。大部分解读者对惠施十事的解读,或者从道家的角度或者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出发。惠施是名家,用道家的思想解读肯定不能得其原意;从现代科学的角度解读,则太过荒谬。本文的目的旨在从名家好名实,善辩论的角度...
上述论断集合被学人方便起见粗率简称为“历物十事”,以为无非是惠施标举的十个论题或辩题而已,继而顺理成章或习惯性地将每一“论题”下以己意,分别加以解释、阐述、发挥,其释义多浅薄浮泛如隔靴搔痒。笔者经仔细寻绎惠施的“历物之意”并细致疏理其义理脉络后发现:上述通过庄子(或庄子后学)引述并被后世学...
十、天地一体 惠施的“观物十事” 书在块木板上,指板道:“惠子府中,常年悬挂此板,凡登门土子,解出一一条者, 自请出门,解出三条者,赏茶点:解出五条者,好酒好菜款待:解出八条者, 可为贵客,十条全解着,引为知己,一条解不出着,扫地出门。
我们在来谈谈惠施,他祖籍宋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跑到魏国为相,结果张仪把他赶走了,后来跑到楚国,楚国把他送到宋国,然后遇到了庄子,一生的“挚爱”啊。我们今天具体聊聊留存下来的“惠施十事”观点
1、惠子的历物十事惠子的历物十事惠施,战国时代宋国人,曾经做过魏惠王的相,与公孙龙弁称为名家学 派的代表。其生平行事散见于庄子国策吕氏春秋等书中。庄子天 下篇保存了惠子的十个命题,是现存探索惠子思想的主要材料。庄子天下篇,有所谓的“历物”十事,即十个主要的论点。一、至大无外,谓之“大一”,...
"历物十事"构成了战国中期,名家学派代表人物惠施的哲学思想核心,该时期的界定大约是公元前370至前310年。包括以下十个著名的辨证论题:1.万物兼备,意指万事万物皆有其存在之完备性。2.无为而治,提倡无需过度干预即可达到治理的理想状态。3.天与地卑,表明天地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及平等关系。4.三才之道,论述...
历物十事 惠施的主要思想主张,主要收录在《庄子 天下》里,在这里,惠施提出了十个命题:1“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2“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3“天与地卑,山与泽平”4“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5“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