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我在美国伯克利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时,在老师给的参考书目中,我意外发现了有一本是中国人张培刚写的《农业与工业化》英文本,那是唯一的一本中国人写的书,这是很不寻常的。 --高鸿业教授,中国人民大学 我是(20世纪)80年代作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访问学者第二次去到美国,当时邀请我的是美国著名发展...
在这篇论文中,张培刚对当时存在的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和区位理论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并通过改进和取舍,建立了自己独特的方法论体系,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农业与工业在工业化进程中的相互依存关系,并对不同时期和不同因素对工业化过程的影响以及这一动态演进过程中农业生产和农业技术变化的过程及条件...
在美国哈佛大学经济丛书第八十五卷中,可以查到一篇关于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将如何从落后的农业国走向工业化的研究论文:《农业与工业化》。这是一九四六至一九四七年度该校最佳经济学博士论文,它的作者—中国留学生张培刚先生因此成为当时唯一获得威尔士奖金的东方人。立志兴国张培刚是一九四○年考取清华大学出国留学的...
我在该书第六章第一节“农业与中国的工业化”中,谈到农业在工业化中的作用,指出:“农业还可以通过输出农产品,帮助发动工业化。几十年来,桐油和茶叶等农产品曾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据输出项目的第一位。这项输出显然是用于偿付一部分进口机器及其他制成品的债务。但全部输出额比起要有效地发动工业化所需要的巨额进口...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张培刚教授关于农业国工业化的论述与建议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二、经典简介 《农业与工业化》是1949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的《哈佛经济丛书》第85卷,是第一本试图从历史上和理论上比较系统地探讨农业国工业化问题的学术...
张培刚先生的“工业化”概念包括农业的现代化和农村的工业化,他首先阐明了农业与工业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农业对工业乃至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和基础作用,提出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的“先行官”作用,分析工业化的发动因素与限制因素、工业化对农业生产和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影响以及工业化过程中利用外资和开展对外贸易的问题,...
张培刚先生的“工业化”概念包括农业的现代化和农村的工业化,他首先阐明了农业与工业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农业对工业乃至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和基础作用,提出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的“先行官”作用,分析工业化的发动因素与限制因素、工业化对农业生产和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影响以及工业化过程中利用外资和开展对外贸易的问题,并...
40多年前,我在《农业与工业化》(Agriculture and Industrialization)一书中所提出的“农业国工业化理论”,亦即后来新兴学科“发展经济学”的主题理论,可说是我的经济观的起点和核心,它同时也体现了我的市场经济观,因为全书的分析是以竞争和市场机制作为基础的。
编者语:本文对张培刚早期学术与思想几个被误读、被忽视的问题进行了探析。第一,在《农业与工业化》中,张培刚强调工业化驱动农业发展,还没有提出“农业对工业化四大贡献理论”,他的工业化定义也没有重视发展农业的思想。第二,《清苑的农家经济》是张培刚的一篇较长论文,并不是他的第一本专著。陈翰笙不认可张培刚整理...
40多年前,我在《农业与工业化》(Agriculture and Industrialization)一书中所提出的“农业国工业化理论”,亦即后来新兴学科“发展经济学”的主题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