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内外协同视域下,积极通过不同的学术组织交流与活动,形成宝卷研究的话语体系,达成文化共识,更好地为中国宝卷的创新发展提供动力。 宝卷研究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20年代,顾颉刚《歌谣周刊》(1924)发起了有关“孟姜仙女宝卷”的讨论,郑振铎《研究中国文学的新途径》(1927)提出俗文学作品变文、宝卷、弹词、民间戏曲等...
宝卷是一座综合了语言、文学、音乐、宗教的艺术宝库,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具有特殊的开发与研究价值。编者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公开发表的近300篇宝卷研究论文中,遴选30篇结集出版,向社会展示宝卷研究成果,从中总结与汲取宝卷研究经验,促进宝卷研究向前发展。 精彩试读: “宝卷”一词究竟起于何时?
在民间宝卷研究方面,车锡伦是领军人物,《中国宝卷总目》《中国宝卷研究》《中国民间宝卷文献集成·江苏无锡卷》是车先生宝卷研究的重要成果。致力于宗教宝卷研究的学者有马西沙、濮文起等,他们借宝卷探求民间宗教的发展历史及其教规、教义,《中华珍本宝卷》《民间宝卷》等是他们对宝卷进行搜集整理的重要成果。 (...
《西部民俗文化研究丛书:青海宝卷研究》是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永红。该书主要讲述了,宝卷是集文学、信仰、教化为一体的民间说唱的文本。青海宝卷念卷是国内所存为数不多的活态念卷,是明清以来遗存下来的“宝卷流民间宗教”的重要表现形态。青海宝卷依赖于特定的地域文化和民俗环境,呈现...
宝卷一般分为宗教类宝卷和民间故事类宝卷,前者以宣传宗教仪轨为主;后者以说唱文学故事为主。宝卷宣卷活动之所以绵延至今,是因为它们满足了不同人群对于生存、自我认同和归宿感的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宝卷发挥的社会认同与凝聚作用不可小觑,因此,宝卷研究一直颇受学界重视。 20世纪20年代以来,海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
宝卷研究 李永平在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化典籍中,有一种承载下层民众精神生活、信仰风俗、伦理道德、理想境界的珍贵文本,这就是在民间流传不衰、生生不息的宝卷。宝卷是一座综合了语言、文学、音乐、宗教的艺术宝库,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具有特殊的开发与研究价值。编者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公开发表的近300...
《中国宝卷研究》是2009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车锡伦。本书主要对既是古老的、也是现实的宝卷及其演唱活动进行研究。内容简介 中国宝卷是在宗教(佛教和明清各民间教派)和民间信仰活动中,按照一定仪轨演唱的一种说唱文本,演唱宝卷称作“宣卷”(或作“念卷”“讲经”),在中国民间文化史上,...
本文介绍上个世纪中国宝卷研究的情况。除了宝卷的渊源、形成、分类和发展过程的一般研究外,主要是作为俗文学(民间文学)和民俗文艺的宝卷研究。 一 现代开拓者的宝卷研究 现代学者中最早注意到宝卷的文学价值,并将其推荐给学术界的是顾颉刚先生。1924~1925年他在《歌谣周刊》发起和主持孟姜女故事讨论时,全文刊载了...
中国的宝卷研究肇始于上个世纪20年代,距今已有将近百年的历史。其首倡宝卷研究的是郑振铎(1898—1958)。郑振铎将宝卷作为文学的一个类别,即俗文学的对象,写入《中国俗文学史》。自此以后,俗文学被作为文学研究的一个领域,出现在中国文坛。 《中国俗文学史》书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