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诰》,是周公姬旦所作的战前动员文告,是当时的实录,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谈话曾多次运用形象、贴切的比喻,说理透彻、生动,又很质朴,有很强的说服力;字里行间无不浸透着周公那诚挚、深厚的满腔赤诚。它闪耀着实事求是的古朴光芒,代表了早期先秦散文的艺术成就。大诰简介 《书·大诰序》:“武王崩,三监...
大诰 拼音dà gào 注音ㄉㄚˋㄍㄠˋ 繁体大誥 词语解释 大诰[ dà gào ] ⒈ 《尚书》篇名。《书·大诰序》:“武王崩,三监及淮夷叛,周公相成王,将黜殷,作《大诰》。”孔传:“陈大道以诰天下,遂以名篇。”后用以泛称典诰之文。 ⒉ 明洪武十八年颁布的法律文件。内分十种项目,颁之学宫以课士,令...
《尚书》中《大诰》篇是对武王去世后,三监及淮夷叛乱,周公辅佐成王平叛的记载。孔传解释为:周公以大道告诫天下,因此得名。后世以此泛指典章诰命之文。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十八年(1385年)颁布了一部法律文件,称为《大诰》,旨在教育士人。该文件分为十个项目,颁至学宫供士人学习。不久,又颁布了《...
《尚书》中,《大诰》是指一篇重要的文献。据《书·大诰序》记载,此篇出自周公时期,是在周武王去世后,三监与淮夷叛乱,周公辅佐成王平叛时所作。孔安国在注释中提到,周公以此篇来教导天下,阐明了国家治理的大道,因此此篇被命名为《大诰》。《大诰》不仅限于古代文献,还被用于其他领域。例如,...
《大诰》,西汉末期一篇文章,王莽用以来安抚人心。模仿《尚书·大诰》所做。最终王莽篡位,和《大诰》所言想违背。背景介绍 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14岁的汉平帝暴死。王莽挑选了一位只有两岁的刘婴继位。公元6年,刘婴被立为皇太子,王莽则以周公自称。此时,王莽的称帝之谋引起了刘氏宗室及官吏的强烈...
大诰的意思: 【词语】: 大诰大的词语 【解释】: 1.《尚书》篇名。《书.大诰序》:"武王崩﹐三监及淮夷叛﹐周公相成王﹐将黜殷﹐作《大诰》。"孔传:"陈大道以诰天下﹐遂以名篇。"后用以泛称典诰之文。 2.明洪武十八年颁布的法律文件。内分十种项目﹐颁之学宫以课士﹐令人人习之。不久又颁布续编﹑三...
汉语词典> 大诰 《尚书》篇名。周公东征前对诸侯和王朝官吏发表的一篇讲话,经史官笔录而成。它假借占卜吉兆,振作士气,等于一篇誓师文告。 每日三十词 匠黎 匡世 匡乱反正 匡亂反正 匡人 匡佐 匡佑 匡俗 匡俗山 匡備 匡制 匡剌 匡助 匡励 匡勵 ...
大诰是什么意思..《大诰》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根据贵族请罪求赦的情况陈述政务;第二部分叙述收纳逃亡奴隶归顺的事例以示安抚;第三部分是以威胁和鼓励相济的办法处置几个拒不悔改的小国诸侯^[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