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义理解上,两部也存在一些差异。上座部更加注重对佛陀教义的传统解释,强调通过个人的修行和觉悟来达到解脱。大众部则在一定程度上对教义进行了创新和发展,更加关注众生的救度和菩萨道的实践。这种早期的分歧虽然并不明显,但为后来的分裂埋下了伏笔。3.2 关键事件推动分裂 3.2.1 毗舍离城的争议上座部比丘耶舍...
上座部与大众部在教理上的差异,实质就是对佛说在理解上发生了异解。上座部对佛说的采取“分别说’的态度,认为对佛说和解释佛说要有分别地看待:大众部则主张二说’的态度,认为对佛说要全部肯定。由于这种差别,上座部被称为“分别说部’,大众部被称为二说部’。 上座部的学说是以一切有部为代表,认为一切法皆...
上座部与大众部在教理上的差异,实质就是对佛说在理解上发生了异解。上座部对佛说的采取“分别说’的态度,认为对佛说和解释佛说要有分别地看待:大众部则主张二说’的态度,认为对佛说要全部肯定。由于这种差别,上座部被称为“分别说部’,大众部被称为二说部’。 上座部的学说是以一切有部为代表,认为一切法皆...
而在上座、大众诸部看来,却难于如理如量地给予了解,因而便有所偏重,蔽于一面,而成立了互相对立的思想了。上座部各家是偏重三世业果说的,因而首先便有一切有部等之主张三世有。假若三世非实有,异熟因果造业在过去,而受果在未来,过去无则无业,未来无则无报,二世既无,业果随失。而佛教是建立在三世业果的,因...
前面说原始佛教的概念更多是从西方佛教研究的视角出发的,而部派佛教这个概念在佛教内则是得到普遍认同的。部派部派先部后派,部即大众部和上座部,这二部被称作根本二部。听名字就知道了,大众部人多,上座部位置高。分裂时间大约是释尊圆寂后110年到150年间,原因南北传佛教记叙各有不同。
佛教笔记(028)-“上座部”和“大众部”对佛陀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上座部一般秉持原始佛教的看法,就是说他们认为佛陀是一个历史人物,而不是一个神。佛陀的伟大原因在于他的思想正确、智慧超群、人格崇高。所以上...
部派佛教内部的理论分歧,主要表现在对于佛陀的不同认识,以及对于世界万物的假有、实有问题和轮回报应的主体问题的不同看法上。 第一,佛陀观,神化佛陀的倾向,主要是大众部僧侣所为。佛陀已被描绘为法力无比的神,突出表现在三身佛(法身佛、报身佛、化身佛)、三世佛(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的观念上。上座部则仍...
正量部、犊子部、说一切有部、大众部、方广部、案达派。“阿罗汉退转”足以从理论原则上区分上座部与...
上座部与大众部的形成 从释逛牟尼逝世后的100多年起,佛教教团开始分裂,最初分裂为上座部和大众部。据南传佛教记载,佛陀逝世后110年顷,拿揭陀国东北建立的毗含离国的比丘,在戒律方面实行改革,创十事新法,称为“十事”或“十净”,意即10项新的规定,即:(1)角盐净,即听许贮盐于角器而随时食用;(2)二指...
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佛教第二次大结集,导致佛教内部逐渐分裂为上座部和大众部两个派系,史称“根本分裂”,佛教由此进入部派佛教时期。上座部主张严守原有的教义和戒律,而大众部主张教义的发展和放宽部分戒律。根据玄奘翻译的《异部宗伦论》,上座部又分化出8部,大众部又分化出10部,这些部派的理论基本上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