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安三万里》中,导演给高适做了解释:因高适和李白的亲密关系,不仅难以施救,还会落人徇私包庇的口实,陷李白于更深的困境之中。于是,高适只好拜托郭子仪出面营救。这种说法尚不论真假,就算高适不为“避嫌”,以当时唐朝的境遇以及高适一路走来的所见所闻,他也实在没有出手相救的理由。哥舒翰的恸哭出征,早...
从哥舒翰战败后的表现来看,他的气节比汉末三国时期的于禁差远了,于禁可是后世都群嘲的著名败将呢。要严格说的话,于禁只是因为怕死才当了俘虏,他并没有叛降,既没被刘备和孙权封官爵,也没帮刘备去招降其他曹魏将领。唐肃宗李亨是通过政变上台的,他让哥舒翰的掌书记高适在短短半年时间里就升任了淮南节度使,直接...
哥舒翰知道,唐朝与吐蕃在西北的争锋将是国力的较量,因此必须做一边建设一边作战的持久战打算。在哥舒翰帐中担任掌书记的高适也在他的《九曲词》中表示“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称赞主帅铸就大功,并表达了对未来局势的乐观。但诗词毕竟只是文学想象,哥舒翰还没有来得及施展他的西北经略之术,就因嗜酒中...
高适得到哥舒翰的认可后,被哥舒收拢在军中,担任左骁卫兵曹参军、掌书记。 《长安三万里》中说高适只是哥舒翰帐下的八品小官,人小言微,无法改变哥舒的军情。实际上,话只说对了一半,掌书记的确在品级上只是八品,级别很小。但是实际上起到的作用,可非同小可,几乎可以类似于机要秘书,在军中的话语权极其大。 在潼...
《哥舒歌》不仅被百姓传唱,也被许多文人墨客所称道。其中最有名的一个文人,就是高适。高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在电影《长安三万里》中,他是影片故事中的视点人物。高适曾经担任过哥舒翰手下的“掌书记”,主管军事情报和文书工作。他亲眼见证了哥舒翰在河西一带立下的赫赫战功,并为之写下了许多感慨和赞叹的...
当然,这是后话。这个第二次吐蕃进军大唐时,高适已经崛起了。 高适的崛起,是安禄山起兵时候的事。 安禄山祸起范阳,兵发长安,大唐有名望的大将鉴于封常清、高仙芝先后战败,无人可用。 哥舒翰当时正在生病,被迫被启用,带兵抵御安禄山大军。哥舒翰的策略是坚守潼关,阻挡安禄山大军进犯长安。而且,依靠这个策略,哥舒翰在潼关...
哥舒翰当时的掌书记,是诗人高适。掌书记这个职务,可并非只是名面上的从八品小吏,而是掌管一镇军政事务、参谋机要的军中幕僚长,由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记室参军演变而来,就是“入幕之宾”这个成语的由来。 唐朝到五代,节度使任命一个掌书记,是要专门“下聘”的,而且和节帅是同食同宿,同上战场,寸步不离,所以只有心...
▌李白、杜甫、高适等人都为哥舒翰写过诗 哥舒翰的名声有多响亮呢?电影里出现的几位大诗人都为他写过诗。▷李白有一首诗是直接夸哥舒翰的:“……丈夫立身有如此,一呼三军皆披靡。卫青谩作大将军,白起真成一竖子。”-《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意思是说,真男人就该像您(哥舒翰)这般,振臂一呼,三军披靡...
从诗题可以看出,这首诗是高适借机向哥舒翰辞去幕府工作,直说自然不好,所以以诗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高适写得还很委婉,从诗意看,是借“夫妻”相处之事表达自己的内心。诗文大意可解为:自从嫁给夫君以后,每日都与夫君寻欢作乐。夫君命妾唱歌跳舞,就算跳得好,也会遭到挑剔;实际上,不是妾无能,只是做...
在《长安三万里》里,导演对高适的做法做了解释。高适跟李白关系那么好,要是他去救李白,不但救不了,还会被人说徇私包庇,让李白的处境更糟糕。所以呢,高适只能拜托郭子仪去救李白。这种说法先不管是真还是假,哪怕高适不用“避嫌”,就看当时唐朝的情况,还有高适一路过来看到的和听到的那些事儿,他确实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