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媒介时代让我们进入了一个具有伪新闻特点的,把新闻舆论化、情绪化、意见化的环境之中。 重要观点 一、后媒介时代的三个特征 (一) 新闻舆论化 当前处于一个新闻舆论化的阶段,即生活在这样一个后媒介或者社交网络传播时代的受众,他们传播最多的不是信息,也不是新闻,而是观点、意见、情绪、争吵、议论、情感。就...
后媒介时代让我们进入了一个具有伪新闻特点的,把新闻舆论化、情绪化、意见化的环境之中。 重要观点 一、后媒介时代的三个特征 (一) 新闻舆论化 当前处于一个新闻舆论化的阶段,即生活在这样一个后媒介或者社交网络传播时代的受众,他们传播最多的不是信息,也不是新闻,而是观点、意见、情绪、争吵、议论、情感。就...
在《“北海之旅”:后媒介状态时代的艺术》(“A Voyage on the North Sea”: Art in the Age of the Post-Medium Condition,1999年)这本仅64页却对理解媒介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小书的前言中,美国艺术批评家罗莎琳·克劳斯将摄影、绘画、电影、雕塑与建筑等不同媒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描述成一种“递归结构”。
由此,我们尝试以当下视角对麦克卢汉的“延伸观”作解读,并面向未来的“再理解”——后大众媒介时代,媒介不再只是向外延伸,而是同时向内拉取。第一,媒介是客观的“延伸”,媒介是主观的“建构”;第二,媒介是“集体所能”的“延伸”,媒介是“个人我能”的“建构”。 无界与有限:社会媒介系统与个人媒介系统 与传统...
是衣蛾转型的传博阶段。当前进入了后媒介时代,这其实不是一个新概念,而是指区别于传统主流媒体、大众传播的社交媒体时代。简单地说,是从单一到互动,从传统的主流大众传播向社交网络传播转型的阶段。
在《“北海之旅”:后媒介状态时代的艺术》(“A Voyage on the North Sea”: Art in the Age of the Post-Medium Condition,1999年)这本仅64页却对理解媒介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小书的前言中,美国艺术批评家罗莎琳·克劳斯将摄影、绘画、电影、雕塑与建筑等不同媒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描述成一种“递归结构”。她...
后媒介时代的伦理隐喻 媒介技术正在重塑人类社会,5G、6G时代加速到来可能从根本上突破我们对智能的理解。网络生态对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日常生活等领域的影响日渐深刻。之所以有学者谈及数字利维坦忧虑,是因为看到技术进步背后的非人化以及反文明的可能性,对于人类社会整体而言,虚拟空间与真实世界之间的屏障在不断拆除,...
海德格尔在他极容易被忽视的名文《世界图像的时代》中奠定了20世纪图像哲学批判的深度:我们生活在一个被图像包围的世界中,这并不只意味着我们总是图像化地把握与理解一切,更关乎它与光这种被特征化的媒介合谋并引导和塑造了我们的技术体系、思维方式与存在方式。甚至,作为符号动物我们总是对图像着迷,我们被它吸引、...
后媒介时代的伦理隐喻 张艳梅 | 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 本文刊载于《探索与争鸣》2020年第6期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下载全文 非经注明,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张艳梅教授 对于人类社会而言,虚拟空间与真实世界之间的屏障在...
她进一步指出,“后媒介”状况往往是在一项技术“因其自身的过时而衰退”之后出现,在这种状况中,“新技术的各种不同层面的机制”能为艺术家提供“技术援助”来取代传统的媒介,然而传统媒介虽已过时,但艺术家也会对其进行实验,“以利用其表达手段的能力”,并“发现其救赎的可能性”。 在这个“后媒介”时代,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