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藻迹属 古藻迹属是产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人民桥的早奥陶世(O₁)的化石。特性描述 直径不等的圆柱形潜穴,分枝或不分枝;光滑或有装饰、衬壁。内充填物无构造,与围岩的性质(颜色、成分等)相同。保存单位 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共享平台。
管状古藻迹 管状古藻迹是发现于江苏省徐州市汉王镇北望村的中寒武世时期化石。特征描述 粗大的层间潜穴,圆柱形,表面光滑。潜穴直径1.2cm,充填物的成分、颜色与围岩一致,未见分枝。保存单位 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共享平台。
古藻迹的形成原因一直备受学者关注。据Hall(1847,1852)的理论,这些遗迹被认为是古代藻类碎片的遗留,因此得名"古藻迹"。他将其归结为藻类生活活动的痕迹。然而,James(1885)的观点有所不同,他首次提出Palaeophycus实际上是内生生物留下的爬行痕迹,这揭示了遗迹来源的复杂性。进一步的研究中,Osgoo...
Pemberton和Frey对此进行了重新评估,他们认为真正的古藻迹种类仅剩下17种,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类型:P.tubularis,P.striatus,以及P.heberti型。在现代文献中,通常提及的遗迹种有5种,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如下:特征为潜穴壁光滑且有清晰衬里,表面无纹饰:P.heberti的潜穴壁较为厚重,而P.tubularis则...
在地球历史的长河中,有一种独特的化石形式被定义为古藻迹,它在科学领域中被正式称为Palaeophycus Hall。这个名称源于1847年,当时的地质学家Hall在纽约Mohawk谷的海相下奥陶统钙质砂岩中首次发现了这种遗迹,并细致地将其划分为六个遗迹种。它们的存在,就像时间的印记,见证了古海洋的变迁。尽管古藻...
古藻迹(Palaeophycus Hall),属遗迹化石的一种。最初由Hall(1847)发现并描述于纽约Mohawk谷海相下奥陶统钙质砂岩中,他把Palaeophycus分为6个遗迹种。该遗迹在应用中常与Planolites混淆,Pemberton和Frey(1982)重新研究了这两个遗迹属,并区分出了Palaeophycus的5个遗迹种。成因 关于Palaeophycus的成因,H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