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所称的"免死金牌",在古代的正规名称叫"金书铁券",或称"丹书铁券",又名"金书铁券"、"金券"、"银券"、"世券"等,省称"铁券"。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按规定,持有"铁券"的功臣、重臣及其后代,可以享受皇帝赐予的种种特权。为了取信和防止假冒,铁券一般分为左右两半,左半部颁给功臣良将...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有一件镇馆之宝,它也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免死金牌”——“钱镠铁券”。这件文物呈覆瓦状,铁质,纵29.8厘米、横52厘米、厚2.14厘米,重约6.6千克,以金粉书写铭文25行、333个字,是名副其实的“金书铁券”。在这件“免死金牌”上,写着这样一段话:“长河有似带之期,泰华有如拳之...
总的看来,历代皇帝发的“丹书铁券”“免死金牌”,正如男士们把妹时的发誓一样,可信度不高,基本不靠谱。认真,你就输了。历史大学堂官方团队作品 | 文:章雪峰
“免死金牌”是民间俗称,正经应该叫“丹书铁券”。(以下简称为“铁券”)铁券发源于汉高祖刘邦,汉朝建立之初,刘邦“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汉书》卷一 那时候还叫“铁契”,东汉才开始叫“券”。最初的铁券没有免死功能,只代表了皇帝与臣下的一个盟约,类似盟书或者信...
“免死金牌”实际上是一种民间通俗的说法,它正规的名称应该叫"金书铁券"或"丹书铁券"。历朝历代,免死金牌都是极为稀有的物品,一般来说,大臣们必须要为皇帝立下巨大的功劳,才有可能受赐这种金牌。比如明朝,开国之后,共有34位大臣获得了明太祖朱元璋颁发的“免死铁券”,但这34位都在朱元璋创业道路上立下...
"免死金牌"又称为"丹书铁券",历代史家简称为"铁劵"。所谓"丹书铁券"中的"丹书"就是指用朱砂书写的劵文。"铁劵"就是指它的质地是铁质的。据《汉史》记载:刘邦建立大汉后,为了笼络一众开国功臣,特颁发给他们用以记录君臣盟誓和加官进爵的"丹书铁券",并将其装进金匮中供奉于石质宗庙内。由此我们可知汉...
在我国古代"免死金牌"可以说是非常高规格的一种奖赏了,可以保住一条命,相信很多人都希望能够获得一块免死金牌吧。免死金牌最早出现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发明的,刘邦建立汉朝以后曾经赏赐韩信和英布一人一块"免死金牌", 得到免死金牌以后可以说是没有后顾之忧了,可是韩信和英布却还是死了,韩信被吕后用竹签杀死...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没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所谓的“免死金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免除一切罪责,而是指在特定情况下,法律会对某些人群的刑罚进行减免或限制。这并非是纵容犯罪,而是基于更深层次的社会考虑 这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有人担心,对这三种人网开一面,可能会造成法律漏洞,让一些...
”这是《水浒传》中对柴进家中的免死金牌的描写,这里面的丹书铁券就是免死金牌的“学名”。柴氏的这个丹书铁券是赵匡胤陈桥兵变做了皇帝后赐给柴氏的,当时讲得清楚,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谋逆狱中赐尽。这个免死金牌在宋朝是很有用的,后来柴氏子孙在新旧党争之中失势都没有被杀,甚至可以随着政局的...
在内容上,不仅明确持有者能免死,而且能免多次。 从南北朝至隋唐五代,不仅“免死”成为殊荣,“免死次数”也成为一种“待遇指标”,一开始是1至3次,后来增加到6次,最后竟增加到9次,甚至10次。 北周时,李穆曾救过周文帝宇文泰的命。宇文泰为报恩,慷慨颁给一块“丹书铁券”,上面明确写着可以免死10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