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以“三代(夏商周)”为小康社会的理想,主张“以礼治国”。礼的本字是“豊”,在甲骨文那里象征着人们击鼓献玉以敬奉神灵。《说文解字》云:“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 春秋时期,孔子通过总结和反思“三代”的礼文化,赋予其新的思想内涵,使礼衍生...
礼治lǐzhì〖theoperationofgovernmentthroughsocialinstitutions;ruleoftherites〗以礼仪制度和道德为准则,统治人民、处理国事,这是先秦儒家的政治主张。 - 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 儒家
儒家的礼,有三个层⾯:⼀、礼是⾃然法 孔颖达《礼记正义》说,“礼者,理也。其⽤以治,则与天地俱兴。”这⾥的礼,乃是指永恒、普世的天道,⽤西⽅⼈的话来说,即⾃然法。⼆、礼是体现⾃然法的规则体系。《⽩虎通·情性》说:“礼者,履也,履道成⽂也。”从规则体系的⾓...
由此可见,在孔子的眼中,礼与义之间是有区别的,礼是德之本、义是道之行;在孔子的眼中礼与义并没有什么不同。 作者观点: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对“礼”与“义”的阐释,在学术上是很有意义的,它的学术成果对于后来儒家学者尤其是汉以后儒家学者理解儒家思想有很大的帮助。
什么是儒家的“三礼”。“三礼”,即《周礼》、《仪礼》和《礼记》,是儒家文化中关于“礼”的三部核心著作。简单来说,这三部书共同描绘了古代中国的礼仪制度、道德规范和社会生活。 《周礼》主要记载了古代的政治制度,特别是周朝的官制与制度,展现了古代社会的政治架构与运作方式。《仪礼》则详细描述了古代的各种...
儒家所产生的礼分为三种:一、礼是自然法 孔颖达《礼记正义》说,“礼者,理也。其用以治,则与天地俱兴。”这里的礼,乃是指永恒、普世的天道,用西方人的话来说,即自然法。二、《白虎通·情性》说:“礼者,履也,履道成文也。”从规则体系的角度,这里礼又可以分为两类:礼法和礼俗。三...
我们依据《公羊传》及《礼记》《论语》中的相关记载,足见孔子吸纳殷人的质法,实在于其亲亲之情。不过,孔子亦未尽用殷法,而是采取“文质彬彬”的中道立场,换言之,儒家于亲亲之情以外尚且重视尊尊之义,于是文质并重,情义兼尽,如此方为孔子之道。那么,儒家制礼,为什么兼取亲亲与尊尊呢?其缘由大致有...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文化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生活当中,作为道德准则对人们的素质修养起了重要作用。说到礼,不得不提儒家经典三礼,三礼是指《周礼》、《仪礼》、《礼记》,表达的是礼仪、礼节教育,各种社会礼仪理论和礼仪制度的总和,是古代非常重要的道德制度典范。
我们以“君臣之礼”为例,来看看儒家主张的君臣关系: 儒家认为“君臣以义合”。这是儒家的理。这个“理”需要有一套体制(即规则体系)来保障,历代儒家政治发展出来的“共治”体制,就是制度层面的礼,包括宰相的副署权等。但仅此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礼仪来表达,比如拜相的礼仪,比如从前臣拜君,君要还拜,宰相的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