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崴,清代时曾是中国领土,1860年11月14日《中俄北京条约》将其割让给了俄罗斯,后将其名字改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本组图片拍摄于1918年,真实再现了一百零六年前,中国人在海参崴的生活状况。两名中国女子正从高楼下走过,她们留着相同的发型,穿着绸缎面料的衣服,上衣的立领很高,可以遮挡部分下巴,使人看上去很...
本书主要研究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中国散民,阐述自1870年代初期起直至1938年被从远东驱逐的中国人在这近70年生活活动的方方面面。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档案材料,包括当时的报纸、杂志、旅行者的游记,并配了许多珍贵的照片和图片,图文并茂地介绍了1870~1938年中国人在海参崴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可以说是中国人当时在海参崴的全...
本书主要研究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中国散民,阐述自1870年代初期起直至1938年被从远东驱逐的中国人在这近70年生活活动的方方面面。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档案材料,包括当时的报纸、杂志、旅行者的游记,并配了许多珍贵的照片和图片,图文并茂地介绍了1870~1938年中国人在海参崴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可以说是中国人当时在海参崴的全...
这条消息一经发布,便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俄罗斯驻华使馆口中所称的符拉迪沃斯托克,他还有着一个中国人永远也无法忘记的名字“海参崴”。“海参崴”这个名字出自满语,意思为“海边的小渔村”,中国对海参崴的有效统治历史十分悠久。从唐朝开始直到清朝,海参崴都一直属于中国的行政管辖...
中国人在海参崴的创作者· ··· 董国平作者 / 译者 聂丽·米兹作者 德米特里·安洽作者 胡昊译者 刘俊燕译者 作者简介· ··· [俄]聂丽•米兹、德米特里•安洽,俄罗斯研究远东地方志的专家,两人长期从事符拉迪沃斯托克地区的历史研究工作。 【译者简介...
若是不思进取 不求改变,早晚会被强者瓜分并吞并,这是中国人用近百年的屈辱总结出来的经验。在晚清时期,由于清政府腐朽无能,被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瓜分了许多中国领土,其中就包含我们今天要讲解的香港和海参崴。 阅读全文 讨论量 5 知乎隐私保护指引申请开通机构号联系我们...
图说历史 1899年在海参崴生活的中国人 1860年沙俄强迫满清政府签定《中俄北京条约》,致使包括海参崴在内乌苏里江以东的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了俄国。1862年,沙俄政府将海参崴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但截至19世纪末,在这一地区还居住着为数不少的中国人。图为吹笛子的青年人。中国儿童 担水的勤杂工 园艺...
海参崴来自古老的肃慎(满洲)原住民语言,汉译为“海边渔村”或“海边晒网场”。清朝时闯关东的河北、山东人把这里叫做“崴子”,以为当地盛产海参,所以汉译为“海参崴”。 历史上,海参崴自汉唐时起就有人类活动,由中国历代王朝管辖。17 世纪中期,沙俄伺机东侵,试图在远东地区开拓不冻港。1858 年清政府和沙俄签订不平...
本书主要研究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中国散民,阐述自1870年代初期起直至1938年被从远东驱逐的中国人在这近70年生活活动的方方面面。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档案材料,包括当时的报纸、杂志、旅行者的游记,并配了许多珍贵的照片和图片,图文并茂地介绍了1870~1938年中国人在海参崴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可以说是中国人当时在海参崴的全...
1.在海参崴建筑工地的中国人,正在集体吃大锅饭。(摄于1919年前苏联,海参崴建筑工地)2.抓拍一张工人吃饭的老照片,在他们的脸上看到了生活的疲惫。3.这个工人可能正在喝粥 4.工人相互为对方剪头发 5.正在剃胡须 6.工人在辛苦劳作,看起来是在削木头 7.集体合作在匆匆忙忙的干活 8.工厂泥泞肮脏,环境恶劣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