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涂是制造盐田的绝佳地带,于是朝庭为了开发资源,增加国课,遂调集了周围的泰州、通州、淮安、广陵(今扬州)、海州等地上万名民众,前往两淮海涂开发盐田:挖河开沟,铺滩造池,引水高储,晒卤制盐,一片繁忙的景象,这就是形成了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两淮盐区的雏形,也称两淮盐场。据史书记载,两淮盐区兴建不...
盐渎县之得名,即“ 以其地产盐,复有运盐之水道,故名 ”。 监渎,即今日盐城。盐城所在的海盐场,通称为“两淮盐场”(或江苏盐区),范围北起连云港市赣榆区南到启东市。两淮盐场,位于黄海之滨的淮河两岸,主要有青口、台北、台南、徐圩、灌西、灌东、新滩和射阳等八个盐场,历史上素有“两淮盐,天下咸”的说法...
历史知识> 两淮盐场 古代最大之盐场。分布于今江苏省东部沿海一带。元至元十四年(1277),始置两淮盐运使司于扬州,管理两淮盐政。产区包括今江苏长江以北淮南、淮北各盐场。朱元璋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亦置两淮都转运盐使司,设治于扬州府城。辖分司三、批验所二,盐场、盐课司各三十。洪武时,岁办灶课三十五万...
江苏盐城所在的两淮盐场,是我国著名的盐场之一,主要分布在江苏省长江以北、淮河故道入海口的南北,故名两淮盐场。淮盐质量上乘,洁白晶莹,又被称为“吴盐”。吴盐特点是颜色洁白,味道较淡。因此古人在吃橙子、杨梅这些偏酸的水果时,喜欢蘸着吴盐吃,借助盐的咸味中和果酸。这种蘸吴盐吃水果的方法,就成了古人饮食...
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开始追求更高层面的自我精神的满足。经济的发展也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盐场的生存环境,为隐逸诗的创作提供了物质基础。两淮盐场诗人用诗歌展现盐场区独特的地域特色,反映盐场百姓的生产生活与精神面貌,既是两淮通泰地区宝贵的文学遗产,也为明代文学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两淮盐场地处海滨,天文、气象所形成的海潮时常威胁盐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如雍正二年(1724)七月十八、十九两日的风暴潮,两淮盐场就曾淹死灶民49558人。于是,供盐民应急逃生的避潮墩应运而生。乾隆十一年(1746),淮南盐场兴建143座避潮墩,盐商们捐助了土方银9200两。业盐新兴场的郑世勋还曾独自出资修建十余座大墩...
此《两淮盐场及四省行盐图》中未注座标,但方位采南上、北下;全图范围:东起长江、黄河出海口的东海岸,西达河南陜州灵宝县、閿乡县;南起江西万安县、乐安县,北至河南武阳县、微山湖北岸一带。覆盖范围相当辽阔。长江中、下游及黄河、淮水流域尽入图中。黄河、长江两大河川,以黄色河流线条表示,其餘河流皆青蓝色;...
两淮盐场的形成,主要是由清朝初期的盐政改革引起的。1727年,清政府下令在弁思仓库的两淮地区招募八千名工作者,以分别经营项目上的盐场,这标志着两淮盐场的正式确立。 两淮盐场的经营 两淮盐场是由中国政府开发管理的,由受政府委任的中央旗库主管统一管理。它们在清朝最后时期被重新安插到山东省和安徽省下属的路幕...
此外,清廷对盐场还有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定,如盐价、租金、租期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以保证盐业的稳定和纳税的收入。 然而,清代两淮盐场也存在一些社会问题。首先,水患是盐场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两淮地区多水草丰茂,常常发生水患,对盐田和盐场的正常运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其次,盐户之间的竞争激烈,导致价格战和质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