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时贫困的日子里,有一样微不足道的东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是黄麦穰。黄麦穰,一般简称麦穰,是每年麦收的时候,收割回来的麦子在打麦场上脱粒时,被石滚(老家叫碌碡)反复碾轧后的麦秸。没有碾轧的麦秸原本是直直、细细、圆管状的,长约三四十厘米。经过碌碡反复碾轧后,变得扁平、柔软、光...
麦收后,随着雨季的来临,加之日光的曝晒,先前一座座坚挺着的麦穰垛逐渐萎缩,原先呈黄白颜色的麦穰,开始变灰、变脆。秋收过后,你再到场里,就可以在麦穰垛下逮蟋蟀了,我们当时叫它“蛐蛐”,又叫“皮匠”,走到麦穰垛下,伸出脚朝麦穰垛的底部踹几下,或大或小的蟋蟀便会从麦穰里钻出来,你只管下手捉就行了。
堆麦穰是个技术活,一般都是年纪大点有经验的老把式踩垛。有多少麦穰,能堆多大、多高的垛,堆什么样的垛,没堆之前就已经胸有成竹。堆垛打基础是关键,碾压以后的麦穰又碎又滑,不容易堆,“老把式”就从四个角开始,麦穰垛一般都是长方体或者圆柱体,长方体的垛四个角确定以后基本上就定下来了,圆柱...
麦穰村是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东风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20112101202,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520112。邮政编码为550018,长途电话区号为0851,车牌号码为贵A。麦穰村与乌当村、头堡村、后所村、云锦尚城社区、龙井村、三江社区、洛湾村、畜禽良种场社区、大堡村、化建公司...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生产队场院里的麦穰垛是一个好玩的去处。我们这些六零后出生在农村的孩子,刚好躲过了三年自然灾害,那时的生活条件依然还很很艰苦,大人们忙于集体的生产劳动,无暇顾及我们这些半大孩子,我们的星期天基本上是年龄相仿的孩子自发聚在一起,在疯玩中度过的。有时玩得尽兴,竟忘了回家。记得每年冬天天...
麦穰垛,网络图片 安全员:村委书记拎着充电灯巡场,发现安全隐患,及时纠正。同时也是协调员、管理员,相当于公司的“经理”。 网络图片 当时,最羡慕的工种是电工,不要干重活,还摆弄着一般人不懂的元器件。时至今日搞IT,弱电也没少摆弄,也算是间接实现了“理想”。
麦穰地处贵阳市北郊,距贵阳17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全村九个村民组,757户,2489人,总面积12.9平方公里,耕地1432亩,人均耕地0.59亩,森林覆盖率达65%以上。——来仙阁名胜古迹、渔洞河、渔梁河、南明河在村内主要纵横交汇,水源丰富,环境优美。2005年被列为全市生态经济建设示范村之一。2001年前,我...
麦穰垛,消逝的乡村风景 麦穰垛应该有悠久的历史,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狼》里曾做过这样的描写:“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这里的“积薪”应该就是“麦穰垛”了。“麦穰垛”这个词,对于四五十岁的人来说,应该相当熟悉,它曾经是农村最常见、最具乡土气息的一道靓丽风景。
博山民间俗语漫谈(10)—麦穰擦腚不利索 不好意思,这句俗语有点粗俗了,可它却实实在在是生活经验的总结,是民间智慧的结晶,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所以不得不说道说道。麦穰,是指铡碎或碾碎的麦秆。在农村,麦穰的用途可多了,可以作喂牲口的饲料,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