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开小差了,请稍后再试 [读书]韩炳哲:《在群中:数字媒体时代的大众心理学》 选集 更多 《读书》 20241101 《收获》 名刊往事:《收获》(上) 《读书》 20241031 《十月》 名刊往事:《十月》(下) 《读书》 20241030 《十月》 名刊往事:《十月》(上) ...
活动现场照片,左起:汪民安、吴琼、胡明峰图: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吴琼:最近几年经常会在手机上收到朋友发来的信息,说正在读韩炳哲,译者叫吴琼,所以我要特别向韩炳哲的译者吴琼老师表达敬意。不过大家不要误会,我不是你们以为的那位吴琼老师,我没有翻译过韩炳哲。对于韩炳哲,我先给出一个相对事实性的描述...
韩炳哲简介:德国新生代思想家。1959年生于韩国首尔,80年代在韩国学习冶金学,之后远渡重洋到德国学习哲学、德国文学和天主教神学。他先后在弗莱堡和慕尼黑学习,并于1994年以研究海德格尔的论文获得弗莱堡大学的博士学位。2000年任教于瑞士巴塞尔大学,2010年任教于卡尔斯
梁捷:我最近每天在看韩炳哲,还没看完,书实在太多。这让我感触很深,韩炳哲虽然自己一直在批评“绩效社会”(有时候翻译成“优绩社会”“优绩主义”),我觉得他自己其实是一个优绩主义的典型代表。这样一个十几年里写三四十本书的人,写书速度已经超过我们读书的速度。同时我也一直在思考,为什么韩炳哲那么受...
韩炳哲的作品也在不断被引进国内,仅仅今年一年,就已出版10本;在中信出版社连续出版了两辑韩炳哲系列后,还计划在明年继续出版韩炳哲第三辑——《大地颂歌:花园之旅》《叙事的危机》《时间的香气》。韩炳哲出版的部分图书,网友戏称封面“堪比儿童水彩笔”韩炳哲的作品,多是对数字化、全球化的批判与洞察,关心在...
韩炳哲指出,内在于资本主义不断追求利润与增值的现象之中的驱动力,本质上是一种“死亡驱力”(Todestrieb),它像癌症一样漫无目的地扩散,疯狂的生产与增长的繁华表象背后,终究抵不过是大梦一场的毁灭——“死亡驱力”意味着内在于资本主义的永恒的斗争,这是韩炳哲对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所采取的最为严厉的批判态度。
8月,传媒人梁文道、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刘海龙和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严飞,从最新出版的中译本《沉思的生活,或无所事事》聊到韩炳哲的一系列作品,共同探讨在行动至上的绩效社会里我们如何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沉思,以下是我们对本次对谈的精华文字摘编。从左到右:刘海龙,梁文道,严飞 为什么要读韩炳哲,...
韩炳哲的“他者”概念具有异质性和对抗性。爱欲,并非等同情欲,按柏拉图的说法,爱欲指引着灵魂,拥有支配灵魂所有部分的权力:欲望、激情和理性。在韩炳哲看来,爱欲是勇于否定自我、肯定他者。通读韩炳哲一系列著作——《妥协社会》《倦怠社会》《透明社会》《他者的消失》《爱欲之死》《精神政治学》《在群中》《超...
韩炳哲的特点在于文风清晰易读,作品往往指向当代人面临的问题,比如高失业率、“996”与高压绩效,其代表作《倦怠社会》展示了当今社会的病理形态,包括抑郁症与过劳症等。《倦怠社会》[德] 韩炳哲 著 王一力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19年 韩炳哲极少在大众前露面,除了曾在2015年的纪录片《倦怠社会》中以自述方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