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施粥更为常见,过去俗称“吃大户”。如北魏太和七年,冀州和定二州闹饥荒,地方贤良人士“为粥于路以食之”。《魏书·孝文帝本纪》记载,此举救活了数十万人。 一直到晚清,放粮施粥都是中国古代慈善家们的首选。现代拍摄的清宫戏中,不时会有大善人,支起大铁锅熬粥赈济灾民的镜头。 中国最早的慈善机构叫“...
尼泊尔蓝毗尼是佛陀诞生地,也是唐代玄奘大师曾经朝访的佛教圣地。2024年1月18日,农历腊八节,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蓝毗尼中华寺方丈、有“当代玄奘”之誉的印顺大和尚,在中华寺大门前主持腊八施粥大会,近千名中尼两国的僧人、信众和游客参加了上午的施粥活动。 施粥活动现场 出席施粥活动的嘉宾 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陈松...
清朝时,北京官办的施粥厂每年冬天由朝廷发布上谕,从每年农历的十月十五日到二月十五日进行施粥,施粥的时间为每天申时开门施粥。每当这时候,贫民就会带上各盛饭的器皿来到粥厂前,由粥厂向每人发牌排队进入。施粥人员按照粥牌给予每人一勺的粥,各人再按照顺序从另一边离开。通常施粥都是安排在冬季,但如果遇...
2024年1月18日,适逢传统腊八节,为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日,福建省内各寺院纷纷熬粥供佛、与众结缘,举行施粥送“福”活动,法师、义工们将一碗碗热气腾腾、香甜可口的腊八粥送至大众手中,以感恩信施,回馈社会。 福州 鼓山涌泉寺开展腊八施粥活动 西禅寺开展腊八施粥活动 定光寺开展腊八施粥活动 黄檗山万福寺开展腊...
其实有的时候我们会想,古代灾民那么可怜,可朝廷都只是给他们施粥,这样会不会太小气,太过于“表面功夫”了。但实际想想,施粥才是最好的办法。不仅可以帮助到更多的灾民,也能带给他们饱腹感。关键人在饥寒交迫的时候,喝一口粥,总比吃硬邦邦的食物要舒服。再说,直接派米的确是方便,但除了粮食不够分,和...
明清时期,赈灾图像除了册页式,如《饥民图说》《劝善图说》的“荒年放粮”和“施粥赈济”,还出现长卷式赈灾过程图像。《赈饥图卷》(局部) 清 朱珏 山西博物院藏 朱珏《赈饥图卷》作为长卷式赈灾过程图像,将原本存在于奏疏、图像挂幅的图谏灾情画,发展成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绘画,丰富了该题材的画幅形式,...
因而古代政府为了提高赈灾的覆盖面,便会用施粥的方式,代替分发米粮,毕竟粥里面可以掺水,这样就可以用少量的粮,解救更多的灾民,毕竟灾民喝了粥以后,也能产生饱腹感,从而活下来。所以用施粥代替分发米粮的方式,其实也是古代政府的无奈之举,不过确实也能解决问题。此外有时古代政府即便是存粮足够,他们也会选择...
在古代,施粥是一种常见的社会救济方式。 由于农业生产水平低下,粮食产量有限,遇到天灾人祸时,许多家庭无法获得足够的食物。 施粥可以迅速提供食物给需要的人,尤其是在灾荒时期,能够有效缓解饥饿问题,维持社会稳定。 在古代,施粥并不仅仅是一种慈善行为,在灾荒或战争时期,施粥也是政府用来稳定社会秩序、防止民变的一...
一碗施粥成救命稻草,大地主反而提高借粮利息,结果在意料之中 在古代,当地区发生饥荒或其他灾难时,一些富有的家庭或慈善家会为饥饿的人们提供食物,这通常是通过在路边设立施粥点来实现的。这种行为被称为“吃大户”。例如,在北魏太和七年(公元483年),冀州和定二州发生饥荒,地方上的贤良人士就“为粥于路以...
而这次徐家施粥的危机不但让十一娘顺理成章拿回家族中馈的管理权,也让一众徐家人对她另眼相看,算是初步站稳脚跟了。此次危机的根由还是区、徐两家的恩怨,只不过是通过施粥这件事爆发出来而已。依照剧中所说,大灾之年,朝中官员都是要进行赈灾的,简单直接的就是给灾民施粥。而施粥这个事其实是皇帝在推动...